Hello舒婷,
我昨晚幫子懿洗澡的時候,有跟她問起她哭的原因,她跟我說,是因為她很想、超級想坐在妳旁邊,但是卻不行,所以她就哭。這跟妳要走的時候跟我說的一樣。
我沒有親眼看見當時的狀況,不過當她這樣跟我說的時候,我直接聯想到另外一次在家裡的情形。
那次晚上回家後,我在廚房熱晚餐。奕辰不知怎地有兩枝很漂亮的筆,子懿很想要,但奕辰不給。子懿拜託了老半天,説奕辰有兩枝,拜託給她一枝,但奕辰就是不要。
然後,子懿來找我,跟我說發生的事情,說的時候就哭了。我抱起她說,那也沒辦法啊!那是人家的筆啊,人家不想給妳,妳也不能勉強別人,只好忍耐囉...
然後,子懿就大哭,沒辦法停止。
眼見這沒辦法停止的大哭,我心裡有慌亂,以及伴隨而來的生氣。
但好險,我突然意識到,她趴在我身上哭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沒有力氣地趴在我身上。
我突然猜想,也許她只是非常傷心,傷心她很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手,傷心她無能為力改變這情況。
我就問她說,妳是不是很傷心,姊姊不送妳那個筆?
她就說,是啊。但是還是繼續哭。
我這個37歲的大人,很難理解因為得不到一枝筆,可以傷心成這樣。不過我還是一邊抱著她,一邊試著去體會她的傷心,但我覺得最後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沒能怎麼感受到她的傷心。
我的嘗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因為去嘗試體會她這個動作,我似乎變得比較柔軟與包容了(雖然同時我也意識到,我仍對她懷著不信任:想要用哭的方式來達到她的目的),所以我拍著她的背的手,似乎更帶著想要安慰、撫慰的感覺。
她仍然一直哭。
關於我對她的不信任,我就直接問她了:妳現在哭是不是就是因為很傷心,但妳沒有要強迫姊姊給妳那個筆?只是沒辦法得到那枝筆,所以很想哭?
她說對,然後一直哭。
我選擇信任她。
但我比較OK了。我愈來愈變成一個狀況,就是陪著她哭,陪著她傷心。不再著急地想要她停止哭泣。她就這樣軟軟地在我懷裡趴著哭,我的手就在她身後一直拍。
我其實覺得當下的我是絕頂幸福的:有人這樣在我身上哭。那樣信任我,那樣委身給我。這幸福再過幾年後就不會有了...
她仍然一直哭,雖然沒有像剛開始那麼大。但是我也不能這樣一直下去,(現在回想,如果下次在有機會,我會試試看讓她哭得更久一些),我還是有想要讓她停止哭泣的欲望。大概因為是這樣吧,突然間,我想起了相反的情況。就是子懿上次住院時,保險公司送了很可愛的彩色筆給她,十幾枝,每枝都是超可愛的動物造型,奕辰那時也跟她要,她怎麼樣也不給。但奕辰也沒因此怎樣。
我就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講,我對她說:妹妹,我知道妳很喜歡姊姊的筆,但是那是姊姊的,如果她不想給妳,那是因為她也很喜歡啊!就像是妳那時候不想給姊姊妳的彩色筆,也是因為妳也很喜歡的關係,所以捨不得送她不是嗎?姊姊得不到妳的彩色筆,但是又很喜歡,那她也只能忍耐了啊!
我一說完這個顛倒的例子,她的哭幾乎就立刻停止。但我感覺上這停止,沒有在情緒上傷到她任何一點點。只是,有一個新的東西進去腦袋,好像大人們常用的那種轉移注意法奏效之類的。但是,這個轉移注意,卻又不是完全無關的另外一碼子事。而是剛剛我跟她說的「因為那是別人的,我們不能勉強別人,所以要忍耐」在剛剛進入耳朵,現在應該已經真的進入大腦。
隔了大約十二個小時,第二天早上,我在幫她穿衣服的時候,我就問她說,得不到姊姊的筆是不是還是難過?她說是,但是沒那麼難過了。但我其實看她,根本就沒感覺了....
我昨晚幫牠洗澡的時候,她跟我說的也是這樣的感覺,其實很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因為超級想坐在妳身邊,但不得願,所以就哭了。
她這樣跟我說的時候,我直接聯想到上面跟妳說的前一陣子在家裡發生的這個事情,我當下就接納她這樣的行為了。
但是,我也想到妳跟我說這件事情,我想了一下,一邊洗澡我就一邊跟她說:可是,舒婷可能不是很喜歡妳這樣哭ㄟ,因為她應該也會很著急,而且她還要帶遊戲,她也不希望妳哭,因為妳哭表示妳一定是不高興的,妳雖然只是因為沒辦法跟她坐在一起所以很傷心所以哭,但是她真的不喜歡ㄟ。這樣怎麼辦?
她停了大約兩秒鐘說,那我下次不要哭好了。
我嚴重懷疑地問:妳可以做到嗎?真的可以嗎?妳覺得妳想和舒婷坐,可是她看到她左邊也有人,右邊也有人,妳可以不哭嗎?
她說:我覺得不行。
我表示接納沒再多說些什麼。
後來晚上幫她刷牙的時候,我再提起這個話題。我問她說,像今天這樣的情況,妳只是想要哭對嗎?她說對。我說,那如果我請舒婷幫忙,說如果下次再有這樣妳想要哭的情況發生的話,要是那時候舒婷沒辦法照顧妳,就讓妳到一個房間裡面去自己哭,這樣也不會干擾到別人,妳覺得好嗎?她說好。
我沒有親身體驗到昨天實際的情況,也許昨天的狀況與我上面經驗過的很不同,也沒關係,我們再看看,就是提供一個參考就是了。
至於我在幫她刷牙時那個讓她自己一個人去哭的提議,不知妳覺得實務上是否可行?
子懿爸
Thursday, May 26, 2011
2011-05-26 奕辰在家寫作業情況(一)
嗨,歐陽老師:
雖然標題是「奕辰在家寫作業情況」,但我不確定我能如題作答。
總之,就算是跟您聊聊吧!
奕辰每天大約六點半回到家,這學期以來,幾乎總是,在我去幼稚園接到她之前,她就已經把作業寫完了。
她每天從學校回來後,因為爸媽還在上班,所以都會到通泉草幼稚園裡待著。我跟安親班老師表示,希望她不要管奕辰的功課。我是說,不要一直盯著她要去寫作業,頂多,就是真誠地對她寫出來的作業作如實的評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的重點在於,若要給評價,那評價要真誠。也就是說,標準高的老師,看了她的作業,可能會覺得寫的真差,但標準低的老師,可能會覺得她的作業真好。我希望給評價的人在給奕辰評價的時候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扮演出來的像是「理想中的老師」的角色。
所以,我也期許我自己做到這樣。但我到目前為止,沒有很成功。不過此話我想先打住。
我要求安親班老師不要管她的功課,通泉草的安親班老師也很配合。頭幾天就真的沒怎麼管,過了頭幾天之後,就應該是真的完全不管了。這學期以來,奕辰所有的功課,都是在沒人管的狀態之下,在我去安親班接她回家前,就全部寫完了。我到的時候,她不是在玩,就是在看書,從來沒看過她還在寫功課的。
回家後,開始進行晚上該做的事:吃飯、洗澡、洗碗、刷牙、講故事、最後睡覺。當然我也會叫她把聯絡簿、作業拿來給我看和簽名。我看著她的作業,很容易地可以發現有錯的地方,除了有少數幾次數學應該是真的有點搞不完全清楚之外,國字與注音部份,常常有寫錯和寫得潦草的。這部份,我看著她的錯誤或筆畫,感覺上比較是不認真、敷衍了事,而不是不會。
碰到這種時候,就是我矛盾、痛苦的時候了。
一方面,我希望她做事情要能認真。
另一方面,我希望她能學到責任。
同時,我也害怕我這樣的態度,會把這孩子弄壞了。我的意思是說,她極有可能,被我搞得,什麼都沒學到,除了陽奉陰違之外,就像我們大家一樣。
諷刺的是,陽奉陰違這種本領,我愈來愈覺得,也許這種本領,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需要的。畢竟我們不是活在天堂,陽奉陰違的本領,讓我們能花最少的時間給無益的卻不得不面對的人和事,而把最重要的能量與最多的時間用在真正值得的地方。
我想對於上面那些「方面」多說一些。這個部份,不得不牽扯到我自己這個人從小長大到現在的經驗與體認,還請老師多包涵。
認真。我自己做事,要嘛就擺爛不做,要嘛就很認真。認真的態度讓我做出來的事情很有品質,我因此也得到許多好處。學業方面,我小學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六年下來好像只有一次還是兩次第三名。高中讀建中、大學研究所讀台大。現在也在讀台大博士班。在工作上,我普遍地被認為我的工作品質很好,我的自我要求很高,上司或同事因此對我十分信任等等。
扣除掉這些外在評價不說,認真做一件事對我而言,我也喜歡那種純粹於單一活動的存在感、雖然有困難但我跟它搏鬥後可以解掉它的成就感、以及尤其這困難不是很多人能解得掉而我解得掉的自我肯定。
但認真、或說堅持、不放棄,也給我帶來很多不是那麼愉悅的時刻,甚至是性格。說白一些,要求完美。或總是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也就是說,自我否定。這很弔詭,我的自我肯定中,的確含有自我否定的成分。搞不好應該倒過來說:我的自我否定中,有自我肯定的成分。
因此,我很慣性地,希望奕辰認真,因為這是我了解的生活態度與方式。但我也常有驚醒的感覺,就是三不五時我會突然發現,我其實並不確定,認真真的比較好...
責任。我想要的責任是,在沒有除掉那件事情本身之外的外力威脅的情況下,自己真的願意去做那件事情。這句話頗不通順,我想直接舉例比較可以看得懂。譬如說,寫功課。我希望,奕辰寫功課,不是因為「若是不寫的話會被老師或爸媽罵」,而是因為「若是不寫的話就無法真正學會那樣功課」。例子也許不夠好,但我的意思是,「不寫功課」會導致某些不好的結果,我希望是「直接導源於不寫功課的不好的結果」,讓奕辰妥協而願意寫功課。而不是因為任何其他的不好的結果,譬如說被大人罵,才去寫功課。
我想這很容易解釋,因為她總有一天要靠自己的腳走下去,旁邊不會有大人耳提面命要她做這準備那的。如果她現在這些討厭的事情都不是靠她自己的力量來,而是我們大人的力量在後面推著逼著她走,那麼她這一路成長過程下來,她很少甚至完全沒有練習到,對於面對討厭的事情的時候,我所謂的「有責任」的態度。這在我看來,是弱的,是不足以面對這人生可以有的風雨與精彩。
我認為,要學到「責任」,最重要、核心的必要條件,就是自由。在不自由的環境中,不可能學習到責任,因為他不需要面對責任。只有有了自由,她才需要面臨自由帶來的威脅,由此才有可能學會責任。這段話對我而言,純粹是邏輯推演而已,不是信仰,不是宣言。
我猜想,在這點上,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我小學的時候被我媽嚴格要求我在學業上的表現,導致我一路到長大學業表現優良。但就在這當中,我感覺到我有些無力的感覺。就是說,若是真的可以的話,我想我會選擇什麼也不做。雖然我只有我自己這一個人的體驗可以作為我論述的根基,但我猜想在我們傳統台灣教育體制中長大的孩子,大概都差不多。一些證明:我們大家都不愛看書,我們大家都很不會獨立思考,我們大家都很怕與別人不同。
說得很亂,還請多包涵。總之,我希望能給奕辰自由(所以才會希望安親班老師不要管她的功課,不管當然不能保證她可以學會什麼責任,但管了一定能保證她絕對沒有機會學會責任),以至於她有機會可以學會真正的負責,但我希望她認真這點,與此是完全衝突的。
老師,現在有點晚了,我的腦袋有些昏了,可以下次再繼續寫嗎?
奕辰爸
--------------------------------------------------------------------------------------
奕辰爸爸:
早安,很抱歉,我到此時才回信。
對於你的來信,我有很多感謝與感動,特別是,你並不是和我論教育,而是分享自身很深刻的人生體驗,那個力道對我來說是更強烈的。
我完全懂你說的「要求完美」、「不確定認真真的比較好」、「在大人的耳提面命下的責任是薄弱的」
我的成長經驗跟你很像,只是不是因為媽媽的要求,而是我天生氣質蠻好強的,或者說是蠻好面子的,我猜想最初的優異表現變成了我的魔咒,因此覺得自己理當一直優越下去,所以拼命追趕、保住那份優越。之後開始工作,我因此壓力特大,在出版社時,我心中會有個目標渴望超越,那包括公司內我認為優秀的同事、出版界其他優秀的編輯、甚至我還會去了解國外編輯與作者的互動狀況,於是我內心的驅迫力是非常大的,我深刻體會到過於認真無益於身心健康。
讀了你的信,我也認真省思,那我為何要求學生認真?老實說,這部分我也仍在拿捏那把尺。
我想起教學生涯中一位學生,那時她是四年級,她總是隔幾天就會分享在家創作的手工書,作品的完成度總是很高、很有質感,我很好奇她哪來那麼多時間?和她聊,她很坦白的說不喜歡寫功課,總是會用最快的時間完成,然後爭取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更讓我驚訝的是,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為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因為晚上安排了一些活動、課程,可否採用彈性交作業,方式是我提早給星期一到三的功課,孩子只要在星期三交齊就可。這小女生,一樣都是每天交,她好像有她自己的做事節奏。她因為喜歡繪畫、寫作,所以這類的作業完成度都非常好,但是寫字方面就稱不上漂亮,只是她好像就是可以拿捏在不會被唸的標準。
這小孩的生活態度是很令我佩服的。我其實也很怕孩子和我一樣過於認真,上一屆的低年級有兩位孩子就常被我說不可以花太多時間、太認真寫功課,兩個人都是過於求好,作業一修再修,磨到需要熬夜,我因此也和她們談這樣的做事方式太折磨自己,做事的快樂可能會慢慢不見的。
我們都是很願意省思的人,是很真誠的因為自己生命經歷的學習,而希望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目前我們思考的是,一我是否會因為要求孩子認真而讓她過於認真,二是我如何能幫助孩子自發性的有責任感。關於第一點,我其實是不太擔心的,因為我們真的沒有用高標準在要求,我常常覺得我其實是用低標在要求,告訴孩子底線在這兒,希望孩子學會如何在底線內,找到自己與大人的平衡。我覺得那其實是生活的能力,可能蠻像你說的陽奉陰違,但我會換一個說法是,找到一個平衡,是對方和自己都可以勉強接受的。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自發性的有責任感,我要很坦誠的說,我其實是革命尚未成功,仍有待努力的。教書的前五年,教的是中年級,覺得中年級孩子有些習慣已經養成,要調整得花更多力氣,於是想到低年級,希望可以更早和家長一起陪伴孩子養成好習慣,努力的方法很多:給予真實的回饋、分享怎樣的做事態度是比較容易讓自己快樂的等等,成效呢?有的有效,有的效果不佳,我常常還是和孩子拉拔著,我有時候會無奈的跟孩子說,我變成嘮叨的老太婆都是你們害的!有些孩子換了老師,原本以為兩年下來應該已經穩固的習慣卻一下子就經不起考驗了!
今早我想起我弟,一個從小不願交作業的孩子,他的理論是被打比較乾脆。可是他現在卻是工作超認真的人,我常要提醒他健康比工作重要,請他偶而要對主管擺濫。弟弟資質非常好,但是讀書階段的不認真,讓他在工作的選擇上因此有了很多的限制,我心裡多少會覺得可惜,心疼他值得更好的工作,但重要的是,他能接受就好,每個人的人生還是要自己走過、各自承擔的。
我們都是孩子生命中無數過客中的一個人,我們對事的態度、活出來的樣子,就只是提供孩子一個例子,他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決定、活出自己的樣子,我想我還是偏希望孩子認真的,我會畫出底線,希望孩子找到讓自己、他人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哈哈我也不知道是否表達清楚,保持互動囉!感謝您包涵我說的拉拉雜雜!
雖然標題是「奕辰在家寫作業情況」,但我不確定我能如題作答。
總之,就算是跟您聊聊吧!
奕辰每天大約六點半回到家,這學期以來,幾乎總是,在我去幼稚園接到她之前,她就已經把作業寫完了。
她每天從學校回來後,因為爸媽還在上班,所以都會到通泉草幼稚園裡待著。我跟安親班老師表示,希望她不要管奕辰的功課。我是說,不要一直盯著她要去寫作業,頂多,就是真誠地對她寫出來的作業作如實的評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的重點在於,若要給評價,那評價要真誠。也就是說,標準高的老師,看了她的作業,可能會覺得寫的真差,但標準低的老師,可能會覺得她的作業真好。我希望給評價的人在給奕辰評價的時候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扮演出來的像是「理想中的老師」的角色。
所以,我也期許我自己做到這樣。但我到目前為止,沒有很成功。不過此話我想先打住。
我要求安親班老師不要管她的功課,通泉草的安親班老師也很配合。頭幾天就真的沒怎麼管,過了頭幾天之後,就應該是真的完全不管了。這學期以來,奕辰所有的功課,都是在沒人管的狀態之下,在我去安親班接她回家前,就全部寫完了。我到的時候,她不是在玩,就是在看書,從來沒看過她還在寫功課的。
回家後,開始進行晚上該做的事:吃飯、洗澡、洗碗、刷牙、講故事、最後睡覺。當然我也會叫她把聯絡簿、作業拿來給我看和簽名。我看著她的作業,很容易地可以發現有錯的地方,除了有少數幾次數學應該是真的有點搞不完全清楚之外,國字與注音部份,常常有寫錯和寫得潦草的。這部份,我看著她的錯誤或筆畫,感覺上比較是不認真、敷衍了事,而不是不會。
碰到這種時候,就是我矛盾、痛苦的時候了。
一方面,我希望她做事情要能認真。
另一方面,我希望她能學到責任。
同時,我也害怕我這樣的態度,會把這孩子弄壞了。我的意思是說,她極有可能,被我搞得,什麼都沒學到,除了陽奉陰違之外,就像我們大家一樣。
諷刺的是,陽奉陰違這種本領,我愈來愈覺得,也許這種本領,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需要的。畢竟我們不是活在天堂,陽奉陰違的本領,讓我們能花最少的時間給無益的卻不得不面對的人和事,而把最重要的能量與最多的時間用在真正值得的地方。
我想對於上面那些「方面」多說一些。這個部份,不得不牽扯到我自己這個人從小長大到現在的經驗與體認,還請老師多包涵。
認真。我自己做事,要嘛就擺爛不做,要嘛就很認真。認真的態度讓我做出來的事情很有品質,我因此也得到許多好處。學業方面,我小學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六年下來好像只有一次還是兩次第三名。高中讀建中、大學研究所讀台大。現在也在讀台大博士班。在工作上,我普遍地被認為我的工作品質很好,我的自我要求很高,上司或同事因此對我十分信任等等。
扣除掉這些外在評價不說,認真做一件事對我而言,我也喜歡那種純粹於單一活動的存在感、雖然有困難但我跟它搏鬥後可以解掉它的成就感、以及尤其這困難不是很多人能解得掉而我解得掉的自我肯定。
但認真、或說堅持、不放棄,也給我帶來很多不是那麼愉悅的時刻,甚至是性格。說白一些,要求完美。或總是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也就是說,自我否定。這很弔詭,我的自我肯定中,的確含有自我否定的成分。搞不好應該倒過來說:我的自我否定中,有自我肯定的成分。
因此,我很慣性地,希望奕辰認真,因為這是我了解的生活態度與方式。但我也常有驚醒的感覺,就是三不五時我會突然發現,我其實並不確定,認真真的比較好...
責任。我想要的責任是,在沒有除掉那件事情本身之外的外力威脅的情況下,自己真的願意去做那件事情。這句話頗不通順,我想直接舉例比較可以看得懂。譬如說,寫功課。我希望,奕辰寫功課,不是因為「若是不寫的話會被老師或爸媽罵」,而是因為「若是不寫的話就無法真正學會那樣功課」。例子也許不夠好,但我的意思是,「不寫功課」會導致某些不好的結果,我希望是「直接導源於不寫功課的不好的結果」,讓奕辰妥協而願意寫功課。而不是因為任何其他的不好的結果,譬如說被大人罵,才去寫功課。
我想這很容易解釋,因為她總有一天要靠自己的腳走下去,旁邊不會有大人耳提面命要她做這準備那的。如果她現在這些討厭的事情都不是靠她自己的力量來,而是我們大人的力量在後面推著逼著她走,那麼她這一路成長過程下來,她很少甚至完全沒有練習到,對於面對討厭的事情的時候,我所謂的「有責任」的態度。這在我看來,是弱的,是不足以面對這人生可以有的風雨與精彩。
我認為,要學到「責任」,最重要、核心的必要條件,就是自由。在不自由的環境中,不可能學習到責任,因為他不需要面對責任。只有有了自由,她才需要面臨自由帶來的威脅,由此才有可能學會責任。這段話對我而言,純粹是邏輯推演而已,不是信仰,不是宣言。
我猜想,在這點上,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我小學的時候被我媽嚴格要求我在學業上的表現,導致我一路到長大學業表現優良。但就在這當中,我感覺到我有些無力的感覺。就是說,若是真的可以的話,我想我會選擇什麼也不做。雖然我只有我自己這一個人的體驗可以作為我論述的根基,但我猜想在我們傳統台灣教育體制中長大的孩子,大概都差不多。一些證明:我們大家都不愛看書,我們大家都很不會獨立思考,我們大家都很怕與別人不同。
說得很亂,還請多包涵。總之,我希望能給奕辰自由(所以才會希望安親班老師不要管她的功課,不管當然不能保證她可以學會什麼責任,但管了一定能保證她絕對沒有機會學會責任),以至於她有機會可以學會真正的負責,但我希望她認真這點,與此是完全衝突的。
老師,現在有點晚了,我的腦袋有些昏了,可以下次再繼續寫嗎?
奕辰爸
--------------------------------------------------------------------------------------
奕辰爸爸:
早安,很抱歉,我到此時才回信。
對於你的來信,我有很多感謝與感動,特別是,你並不是和我論教育,而是分享自身很深刻的人生體驗,那個力道對我來說是更強烈的。
我完全懂你說的「要求完美」、「不確定認真真的比較好」、「在大人的耳提面命下的責任是薄弱的」
我的成長經驗跟你很像,只是不是因為媽媽的要求,而是我天生氣質蠻好強的,或者說是蠻好面子的,我猜想最初的優異表現變成了我的魔咒,因此覺得自己理當一直優越下去,所以拼命追趕、保住那份優越。之後開始工作,我因此壓力特大,在出版社時,我心中會有個目標渴望超越,那包括公司內我認為優秀的同事、出版界其他優秀的編輯、甚至我還會去了解國外編輯與作者的互動狀況,於是我內心的驅迫力是非常大的,我深刻體會到過於認真無益於身心健康。
讀了你的信,我也認真省思,那我為何要求學生認真?老實說,這部分我也仍在拿捏那把尺。
我想起教學生涯中一位學生,那時她是四年級,她總是隔幾天就會分享在家創作的手工書,作品的完成度總是很高、很有質感,我很好奇她哪來那麼多時間?和她聊,她很坦白的說不喜歡寫功課,總是會用最快的時間完成,然後爭取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更讓我驚訝的是,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為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因為晚上安排了一些活動、課程,可否採用彈性交作業,方式是我提早給星期一到三的功課,孩子只要在星期三交齊就可。這小女生,一樣都是每天交,她好像有她自己的做事節奏。她因為喜歡繪畫、寫作,所以這類的作業完成度都非常好,但是寫字方面就稱不上漂亮,只是她好像就是可以拿捏在不會被唸的標準。
這小孩的生活態度是很令我佩服的。我其實也很怕孩子和我一樣過於認真,上一屆的低年級有兩位孩子就常被我說不可以花太多時間、太認真寫功課,兩個人都是過於求好,作業一修再修,磨到需要熬夜,我因此也和她們談這樣的做事方式太折磨自己,做事的快樂可能會慢慢不見的。
我們都是很願意省思的人,是很真誠的因為自己生命經歷的學習,而希望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目前我們思考的是,一我是否會因為要求孩子認真而讓她過於認真,二是我如何能幫助孩子自發性的有責任感。關於第一點,我其實是不太擔心的,因為我們真的沒有用高標準在要求,我常常覺得我其實是用低標在要求,告訴孩子底線在這兒,希望孩子學會如何在底線內,找到自己與大人的平衡。我覺得那其實是生活的能力,可能蠻像你說的陽奉陰違,但我會換一個說法是,找到一個平衡,是對方和自己都可以勉強接受的。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自發性的有責任感,我要很坦誠的說,我其實是革命尚未成功,仍有待努力的。教書的前五年,教的是中年級,覺得中年級孩子有些習慣已經養成,要調整得花更多力氣,於是想到低年級,希望可以更早和家長一起陪伴孩子養成好習慣,努力的方法很多:給予真實的回饋、分享怎樣的做事態度是比較容易讓自己快樂的等等,成效呢?有的有效,有的效果不佳,我常常還是和孩子拉拔著,我有時候會無奈的跟孩子說,我變成嘮叨的老太婆都是你們害的!有些孩子換了老師,原本以為兩年下來應該已經穩固的習慣卻一下子就經不起考驗了!
今早我想起我弟,一個從小不願交作業的孩子,他的理論是被打比較乾脆。可是他現在卻是工作超認真的人,我常要提醒他健康比工作重要,請他偶而要對主管擺濫。弟弟資質非常好,但是讀書階段的不認真,讓他在工作的選擇上因此有了很多的限制,我心裡多少會覺得可惜,心疼他值得更好的工作,但重要的是,他能接受就好,每個人的人生還是要自己走過、各自承擔的。
我們都是孩子生命中無數過客中的一個人,我們對事的態度、活出來的樣子,就只是提供孩子一個例子,他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決定、活出自己的樣子,我想我還是偏希望孩子認真的,我會畫出底線,希望孩子找到讓自己、他人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哈哈我也不知道是否表達清楚,保持互動囉!感謝您包涵我說的拉拉雜雜!
--------------------------------------------------------------------------------------
歐陽老師,
也跟妳抱歉,這麼晚才回信。
一開始是很高興,後來變成很感謝,妳願意跟我真誠地分享這麼多,關於妳自己的體驗和故事和思考。活在現在這個步調這麼快的社會,大家幾乎都是各自走各自的路,可以和另一個人類,有這樣一些深刻一點的交會,我很感謝。
也很感謝上天,讓奕辰抽中妳的班。很明顯地,妳是一個認真的老師,真的有心想帶孩子的老師,認真地想著如何教育。我想,檢視與反思自己本身的經歷,除了讓我們活得比較「扎實」、「徹底」之外,對於當老師的妳和當爸爸的我來說,我們可以對孩子提供的,絕對遠勝於靠教條或習慣或流行所提供的東西。
謝謝妳,也謝謝老天。
我固執地認為,就好像言教不如身教一樣,對孩子來說,一個不完美但真實的人,才有機會給孩子任何有意義的東西。帶著面具是沒有用的,現在有很多老師或父母,尤其是有熱忱的老師或父母,戴上了面具,努力扮演著某種,「理想的」老師或父母的角色,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唉,我還是相信,孩子沒有那麼笨。就像我小時候一樣,故事書讀完了,我很了解大人在意的事,是這故事所能帶給我們小孩的「啟發」。所以我也很會找到平衡點,或,很會陽奉陰違,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我總是能正確地抓住大人的胃口,餵給他們想看的東西。更厲害的是,這種事情,並不是經過理智上的分析與決定後所得到的行動準則,而是自自然然地就知道需要這樣做才可以。
我想,對付大人所需要的這點小聰明,應該是所有的小孩都有的吧?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小孩子求生的本能,要不然我們是怎麼活過來以至於現在長成大人的呢?同樣地,我相信,也許小孩子在理智上沒能明確地辨識出一個成人表面上所宣揚的東西和他實際上那個人的不同,但孩子絕對有辦法在直覺上對此作出準確的分辨,我相信這正是言教不如身教的原因。所以,一個人想要給另一個人任何有意義的影響,不論這影響是如何的性質,必要條件之一是,他必須做到真實。
但我也不得不佩服教育的力量,我們的教育,可以讓看來絕大部分我們這些大人,在長大變成父母或老師的時候,忘了小孩子這種動物,沒有這麼笨。
所以,我謝謝老天,讓奕辰的老師,是一個很會反思並由反思所得結果來行動的人。
說遠了。
老師您真的辛苦了,我誠心地在此跟您說聲謝謝!為了那一個一個的小孩子的現在與未來,認真地想著認真的邊界應該在哪裡,怕孩子不夠認真以至於他們的未來受限,又怕孩子過於認真而導致身心不健康,然後擔負起著標示底線這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說到自由與負責,更是煩惱。要做這艱鉅的工作,得和小孩子拔河,冒著自己會變成嘮叨的老太婆的風險,為的卻是別的人類的福祉。老師,您真的辛苦了!對您我除了說謝謝,如果我不說:「若是有什麼我可以幫得上忙的話,請不要客氣告訴我。」我就顯得不夠真誠了。
認真和負責之間的衝突,或說對孩子的信心與我在心中為她所懷抱的擔憂這碼子事,看來我現在還是沒能讓自己很安定。我會再去追追看,往外與往內,有些什麼的話,再跟您分享。
奕辰爸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