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月十八日週一,中午我到雙峰國小接奕辰。我到了二年乙班門口,沒看見歐陽老師。教室後面辦公桌前與教室前面黑板前,坐著及站著兩個女人。我不知道她們是誰。後來知道了這一週歐陽老師都請假住院,坐在辦公桌後面那個是代課老師張老師,站在講台前的是課後班老師吳宗玲。我跟張老師表明我要來接奕辰,張老師便去通知奕辰。當我站在門口等時,吳老師過來與我說話。她告訴我,奕辰剛剛跟守原打架,奕辰被她罰寫「我以後不會用打架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五十遍。
奕辰與人打架?
我很確定當我聽到這消息的時候,驚訝之中竟然帶著高興。那高興是在於,我認為奕辰一向比較隱忍,沒想到她也會跟人家起衝突!而且還是打架!這好像顯示,奕辰會捍衛自己。不過我還是蠻驚訝的,雖然這驚訝並沒有很大。沒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在我心裡頭,對任何一個人,都有那麼一點保留。就是我隨時準備面對著一件事情:我並不完全了解這個人,這個人有可能做出非常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這也包括奕辰在內。
現在回憶起來,吳老師說,奕辰要追祺翔,守原要保護祺翔,奕辰就和守原打起來,引發接下來其他孩子也加入打架的行列。現在這些打架的孩子都被她罰寫「我以後不會用打架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五十遍。這個吳老師接下來跟我解釋:「一定要讓孩子記得,打架是不好的方式,要解決問題應該要用好的方式,所以要罰寫。」在她跟我說這所有的話的過程中,前後有兩個男生分別在我們身旁。第一個孩子似乎只是從我們旁邊走過,吳老師跟他說,不能走,得回座位。過了一兩分鐘,又有另外一個孩子要從教室出來,好像要去拿什麼東西似的。吳老師跟他說,現在不能拿,必須回座位。這個吳老師跟這兩個孩子說話的時候,眼神裡和語調中明顯有威權,我看得很清楚。這不是一個好老師,我幾乎就此認定。她跟孩子之間,沒有了解,沒有商量,沒有說明,只有命令。
等了一會,奕辰背上書包走過來了。我的心情基本上仍維持著原來來接她時的心情。那心情是愉悅的、想要好好疼愛她的。我依舊帶著這樣的心情,張開雙臂等著給她一個抱抱。我抱了她,親了她一下,手環在她肩膀上,就往停車場走去。邊走我邊問她,那現在罰寫了幾遍了,她說四遍,但是有些字已經寫完了。(她是先把我我我我...都寫完,然後再寫以以以以...)
在回地震中心的路上,我忘了是怎麼開始的,不過奕辰跟我描述了一下事件經過。她說,她要跟祺翔說話,祺翔就跑,她覺得祺翔在跟她玩,她也想跟祺翔玩,但她也想要跟祺翔說話,要說的是跟他們兩人今天是值日生有關的話。然後,守原就出現了,守原很大聲地制止奕辰,面對奕辰,雙手抓住她的兩支上臂。守原力氣很大,奕辰掙脫不了,上臂也痛了起來。她就想抵抗,但也沒辦法。上臂被抓住,就算想打守原也沒辦法打。奕辰就揮動雙手,然後,只能算是,拍到守原的身體。這時候,XX過來,要守原放了奕辰,然後XX就和守原打起來了。過了一陣子,廣祥也跟守原打起來了。廣祥到底是為了什麼牽扯進來,奕辰毫無概念。
她在說明這過程的時候,我坐在駕駛座上沒法回頭看,但好像有聽到她一點哽咽的聲音,不過並沒有哭出來。
我沉默,原因是我仍沒想好要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奕辰這麼快就跟我說事情發生的經過,不是我預料中的。我原本的打算是,下午看看能不能有一個時間,再來好好談。至於怎麼談,我現在還沒想法。也許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她雖然說完了事件過程,不過我並不能說已經清楚所謂的打架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足夠細節。
沉默中,我再次感覺到我對「以罰寫作為懲罰」無法接受,覺得這真是完全沒有做到教育。同時,我也意識到我不曾一秒地感受到來自老師命令的壓力,這我從小到大都清楚的壓力。這個壓力,的確相當地阻礙我,使我無法全心地去感受我對「以罰寫作為懲罰」的反感。不過,意識到這個干擾作用後,心裡突然跑出來一個想法:「一定要寫嗎?我們來試試看不要寫吧!不要再投降了。」「我不想給孩子我的怯懦這個榜樣。」「我應該做對的事情,即便這需要勇氣。尤其在孩子面前。」
所以我就問奕辰:「妳想要寫這個罰寫的功課嗎?」
奕辰:「不想。」
我:「那我可以讓妳不要寫,我可以在聯絡簿上跟老師說,是我不讓妳寫的。」
我其實還有擔心。所以我補充:「妳覺得罰寫有什麼功效?妳這次被罰寫過後,下次又想打架時,妳會怎樣?」
奕辰:「我會記得說,打架不是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後她停了一下後說,「我可能會看看,若是老師或是其他同學在附近的話,我會請他們幫忙。」
哈!完全淪陷。
我說:「真的嗎?妳現在可不可以回想一下剛剛妳打守原的時候,那時候的感覺?那個手臂被他抓住的時候的感覺?」
奕辰停了一會。然後說:「我下次還是會想打他。」
奕辰:「沒用。」
我其實還有擔心。所以我補充:「我覺得罰寫真的是很糟的教小孩的方法。妳覺得罰寫有用嗎?小孩被罰寫過後,會在下次又想打架時,能控制的住,能想得起來說『打架不是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更好的方式』,而不打了嗎?」
奕辰:「我會記得說,打架不是好的
奕辰:「沒用。」
我真的覺得親子教養書、大眾心理學,真的把人搞的很沒大腦,很沒基本思考能力。只要隨便提出一個說法或邏輯,說明孩子為什麼有這樣或那樣的反應,讀者就覺得「這真是一個洞見!孩子的確是如此的!我之前都不知道!專家果然厲害!...」譬如,孩子不肯合作好好吃飯,那是因為他不知道被期望要吃到什麼時候。這時候大人該做的事情就是,明確地跟他說,可以吃多久,若是沒吃完會有怎樣的懲罰,而且懲罰部分一定要說到做到。這個藥方,背後有同一個醫師專家開的為什麼要吃這個藥方的理由,大部分父母一看到,就覺得孩子應該這樣帶,而且是很信服地這樣帶。若是執行下去,而效果不好,他們也不太會直接懷疑這個醫師專家。而會去網路上、同事間、朋友裡,找另一個專家醫師。
給張老師的聯絡簿留言
-----------------------------------
張老師:
吳老師今天罰奕辰寫「我以後不會用打架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五十遍。奕辰明日無法繳交,因為我不讓她寫。原因在於:
一、責罰,除非是直接導源於那個不良行為的後果(譬如她打人而導致被打的人與旁人不喜歡或厭惡她),否則,無法使人真正地學會不要再做那個不良行為。罰寫或罰站等這種非直接後果的懲罰,只會讓人學會陽奉陰違鑽漏洞,或導致人性真正的死亡,無法發展出真正的來自內在的人的意志與選擇的力量,以棄絕此不良行為。
二、奕辰當時雙臂被守原緊緊抓住。她雖然想打守原,但實際情況卻讓她只能揮手輕微地碰到守原。奕辰說到這點,先是委屈地哭,繼而生出憤怒。她覺得她沒有打守原,吳老師誤會她了。吳老師並沒有和奕辰核對奕辰有無打守原,以及如何打守原這部份。
以上是我不讓她罰寫的原因。
雖然奕辰沒有真正打到守原,但我還是跟她談了她想打守原這個部份。我們也談了「人到底可不可以打人」、「什麼樣的情況下,人是可以打人的」,以及其他相關話題。她在學校從一年級到現在,有些委屈,不知如何處理。今天有了打守原的念頭,與此有關。這個部份,我會慢慢陪她。
奕辰爸
Saturday, January 25, 2014
Monday, January 6, 2014
2014-01-06 金瓜石和九份
今天是星期六,是去金瓜石的日子,我們做了很久的車終於到了。到了金瓜石,我們就先到著名的四連棟,裡面有整修這棟房子的紀錄片,以及當時的家具擺設,接下來我們就去參觀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歷史部份。二、藝術部份。對了!我們還去了掏金體驗,很好玩,最後的成果亮金金的很漂亮,「歡迎大家來金瓜石」這是我再這裡想說的最後一句話。
哇!說到人擠人當然是九份的老街囉!在那裡你能見到各式各樣的人(當然比較多中國、台灣人啦!)。除了各式各樣的人,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店,例如:童玩店、糕餅店、鹹食店。媽媽帶著我們買了許多東西,我們非常高興,因為他也幫我們買了小禮物,都非常可愛呢!
哇!說到人擠人當然是九份的老街囉!在那裡你能見到各式各樣的人(當然比較多中國、台灣人啦!)。除了各式各樣的人,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店,例如:童玩店、糕餅店、鹹食店。媽媽帶著我們買了許多東西,我們非常高興,因為他也幫我們買了小禮物,都非常可愛呢!
2014-01-06 灰姑娘大意
從前有三個姊妹住在一起,當姊姊的都很懶,平時都把家事留給妹妹去做。
有一天,國王決定邀請城所有的姑娘來舉行舞會,以便替王子選一位王子妃,當然灰姑娘家也收到了。這封邀請函讓灰姑娘更加忙碌。忙完後灰姑娘坐在家裡掉淚,突然出現了一位仙女,仙女就跟他說十二點以前要回來,灰姑娘就走了到了皇宮,王子一下子就愛上了她。
有一天,國王決定邀請城所有的姑娘來舉行舞會,以便替王子選一位王子妃,當然灰姑娘家也收到了。這封邀請函讓灰姑娘更加忙碌。忙完後灰姑娘坐在家裡掉淚,突然出現了一位仙女,仙女就跟他說十二點以前要回來,灰姑娘就走了到了皇宮,王子一下子就愛上了她。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