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02/14,FB上跳出了2012/02/14的貼文。
////////////////////////////////////////////////////////////////
昨天晚上,我教子懿數學:「用湊成10的方法,計算 6 + 7 等於多少?」
我在教的是:6 + 7 = 6 + 4 + 3 = 10 + 3 = 13
之前已經出過相當多的兩個個位數的加法給子懿練習過了,而題目也就像上面那題般地,早就超過了需要進位的程度。甚至也出過像是 32 + 15 這種兩位數但不需要進位的題目,子懿都會算了。(其實有一次也出過像是 36 + 15 這種需要進位的,她想了一陣子之後,也能正確地算出來。)
就上面那種題目來說,她會的計算方式包括:
(1) 扳手指。
(2) 「我已經知道6 + 6 = 12了,所以我就知道 6 + 7 = 13。」
(3) 6 要湊成 10,需要 7 來支援 4。所以我們就可以把 7 裡面的 4 送給 6,這樣 6 就變成 10,7 就變成 3。所以答案就是 13。
以上三種方法,除了第一種需要手指幫忙之外,以其他兩種方法來計算的時候,子懿都是在腦袋中操作的。若是用第二種方法,她會跳過計算過程,直接說出 13 這個答案。若是用第三種方法,她就會用嘴巴把腦袋中的操作流程說出來,最後得到 13 這個答案。我昨天給她的作業,就是希望她能夠在紙上把第三種算法的流程,用筆清楚地、以比較嚴謹的數學表達方式表達出來。若真的能成功,我相信這代表她可以對這整件事情有更為深刻、毫不含糊的了解。
但是,當她了解到我希望她能夠寫出上面那樣的式子時,她說:「可是我比較習慣以前的作法。」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會寫這種東西(式子)。」但是,我還是不放棄,我就又把那第三種算法說了很多遍,說了「好好的 7 為什麼要寫成 4 + 3」之類的。可是子懿還是不懂。
我不肯輕易放棄的原因,是因為,這種算法是她本來就會的啊!現在只是不要用嘴巴說,改成用筆寫出來而已啊!
但隨著我跟她一點一點地走,我「慢慢突然」從她嘴裡聽到,那條式子在子懿看來,是很抽象、很奇怪的「東西」。
她說,這個東西跟以前長得不一樣,怎麼會那麼長呢?然後,怎麼會有那麼多個等號呢?
我想,在這兩個疑惑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之下,她已經沒有太多餘力能做她之前可以做的動作:辨認出 6 需要 4 才能湊成10,然後因此需要把 7 拆成兩個 4 和 3 兩個部份。
等號一大堆,嚴重超出她的慣用語法範圍。這種連續性的等式,我想應該連奕辰都很不習慣。除此之外,等號左邊的某一項,要寫成等號右邊的某兩項的和,同時維持原來的另外一項在等號左右(也就是運算前後)不變。這應該對剛看過等號與算式沒幾個月的子懿說來,更加跳級。
但是,子懿還是非常棒。因為她從頭到尾都還是很認真地聽我解釋,有問題的時候也會問,像是:「我還是不太懂這邊...」雖然她問得不清楚,不過還是隱約能表達她不懂的地方。
我跟她上了大約20到30分鐘的課吧!雖然她還是只能用說的,沒辦法把算式寫出,但我想今天這樣的腦力練習(聽著不容易聽懂的東西,還試著去理解它,真的是很夠份量的腦力練習啊!)應該很夠了,所以我就跟她說:「妹妹,我想妳今天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下次再來想好了。」
然後,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她起身,在我臉頰上親親地親了一下,然後說:「謝謝你教我數學!」
子懿,我當時沒有跟看出來妳昨天晚上跟我做著這個腦力練習,是多麼地棒:願意挑戰、願意嘗試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妳真的很棒!
而且妳好像還真的蠻好學的呢!居然會謝謝我教妳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