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07
2007-11-16 謝謝你,指甲
昨晚開車載奕辰回家,奕辰安靜一陣後突然說:「爸爸,我的這個壞掉了耶!」
我跟她解釋因為我正在開車,沒辦法回頭看,等到待會紅燈停下來的時候再幫她看。
過了一會兒,她又說:「我這樣動一動,指甲就會動耶!」
聽來有點可怕。我連忙問:「會痛嗎?」她說不會。我稍稍安心了一下,不過還是覺得奇怪。
等到有機會停下來後,我開了燈,看了一下。原來是上次在學校外出散步時跌倒受傷的右手無名指,大約有四分之一位於指尖部分的指甲幾乎整片掀開,只剩下左邊一點點還黏在手指上,這片舊指甲現在看來就像書本一樣可以翻來翻去的。
我試著幫她把這舊的指甲整片拿下,但由於燈光昏暗視線不清,好像有點難,我決定回家再弄。但我又擔心她害怕,所以我就跟她解釋:「這個就是妳的舊指甲啊!妳記得妳上次在桃李館從椅子上摔下來的事嗎?那時候妳的手指受傷了,留了很多血。我們還有看醫生和擦藥藥對不對?其實那次摔跤,妳的指甲也受傷了,就是指甲和手指頭分開了。但是,妳的指甲沒有馬上離開妳喔!它要保護妳,它要等到妳新的指甲長出來之後,才能放心的離開。現在就是妳新的指甲已經長好了啊,所以這個舊的指甲就覺得它已經可以放心的離開了。妳要謝謝這個舊的指甲呢!」
「謝謝!」奕辰說。
隔了一會,奕辰又說:「我想要幫它取名子,叫阿布拉好了。」
哇!「阿布拉」這個名字十足顯示了奕辰對這指甲的重視程度。「阿布拉」是奕辰發明的某個詞,用法相當多元。大部分的時候,代表一個她的好朋友。「阿布拉」也可以被套用在歌詞中,或是用作回應不知道如何回答、或不想回答的問題的答案。如果她對某人說,「你可以說阿布拉」,表示奕辰對那個人很有好感,給了他相當程度的特權。
「妳很謝謝妳的指甲,對不對?」
「嗯。」
接下來靜默一陣子,我偷偷回頭看,她正在玩弄她的那片搖搖欲墜的指甲。
「不要玩啦,等一下回到家,我用指甲剪幫妳把它剪掉。」
「可是我怕剪到肉耶...」
「不會啦!爸爸技術很好,不會剪到妳的肉。」
車子裡的CD正放著「平安夜」,把車裡的氣氛弄得好像有點安詳的樣子。奕辰突然說:「我想要親它。」我有點吃驚,看來感情豐沛的程度似乎遠超過我的想像。
「那妳親啊!」
親了好幾下,很大聲。
「我想給媽媽看。」
「可以啊。等媽媽晚上回到家,妳再拿給他看。」
「我想要它一直在我身上。」
「那妳要保護好它喔,不要讓它掉下來了。」
「它剛剛才掉下來的。應該是風吹的。」
「不是。是因為妳的新的指甲現在已經長好了,這片舊的指甲覺得它已經不用保護妳了,它覺得它現在可以放心地掉下來了。」
「............」
「我不想要它掉下來...」聲音中帶著嗚咽。我大驚,這樣的發展完全在我預料之外。
「妳很捨不得它要從你身上掉下來對不對?」
「哇~~~」從小小的哽咽,發展到嚎啕大哭,只花了一秒鐘左右。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說:「我...不要...它...」
「我...不想要...它...從我...從我....從我的...身上掉下來~~~....」
「因為它累了啊,它已經保護妳很久了啊。」
「不要!~~~~」
「你真的很捨不得它對不對?」
「我...剛剛...在學校的時候...指甲都沒掉...我不想要它...放心地...掉下來......哇....哇.......」
「乖~~~」
「不要~~~」
耳邊哭聲隆隆,我心中,說實話,五味雜陳:讚嘆、羨慕、自卑、無奈。
那樣真摯的情感,那樣坦率的表達。我的腦神經連結,在感情的發生與表達這兩端之間,早已不那麼直接、通暢無阻了。甚至於,我懷疑我真能體會她的心情......
仍舊哭聲隆隆。一邊開車一邊慌亂之中,我試著用其他辦法。
「不是啊,妳看,如果妳的指甲沒有受傷,等它長長了,我們也是要把它剪掉啊...就跟剪頭髮一樣的啊...」我本來還想講:「我們不需要它的時候,把它剪掉都是OK的啊!現在這個舊指甲也是一樣的啊...」不過,直覺上覺得不妥,我住了嘴。
仍然哭聲隆隆「不要~~~~我不要它掉下來~~~~」
理智說服沒用,我也沒別的招了。只好回來:「嗯,我知道妳很不想它掉下來,因為妳真的很謝謝它對不對?」
「嗚..........我要它永遠在我身邊......」
我趕緊逮著這機會。「妳可以用一個小盒子把它裝起來啊!這樣妳就可以把它留下來了啊!」
「我不要它從我的身上掉下來...嗚......」
「抱抱...」又哭了一陣,奕辰這樣說。
我一隻手開車,一隻手伸到後面,環住她的頭。她的頭靠在我的頭上,繼續哭著。
「好痛...」過了一會,奕辰說。
「把它固定好,它還沒掉下來啊。它還有一點點黏在妳的手上,它還在妳身上啊。」
突然哭聲減弱。
我把握機會:「去後面拿面紙來,我幫妳擦擦鼻涕。」
哭聲幾乎停止。
趕緊轉移目標:「媽媽今天會比較晚回來,爸爸今天感冒不舒服,不想煮東西來吃了。我們等一下去買晚餐好嗎?你想吃麵嗎?想吃湯麵還是乾麵?我們可以吃牛肉麵啊。啊!不過牛肉麵是辣的,妳不能吃。那我們來買餛飩麵好了...」
奕辰接著跟我討論今天的晚餐。看來「危機」好像解除了。
不過,好景不常。「我不想要它掉下來。」又回來了,只是,這次沒有伴隨著哭聲。
「它還沒啊!它還在保護妳啊!」
我如履薄冰,試圖假裝平靜鎮定。不過,我的忐忑讓我沒有沉默很久,便接下去對奕辰上了一堂保健課:「人的身體會自動修復的,人的身體有保護自己的機制。」發燒、破皮、肚子痛、細菌、病毒、蛋白質、白血球、紅血球、碘酒、藥膏...等等的辭彙,從我口中輪番豋場。
上了五分鐘左右的課,奕辰也問了我一堆關於生理方面的「知識」:「有藍血球嗎?」「什麼是營養素?」...看來好像沒事了。
到了阿嬤家樓下,我們下車去買麵。走到一半,她竟然發現她的指甲不見了!我有點忐忑地牽著她的手回頭走了幾步,去找找她的指甲。找不到,再繼續走去買麵。她沒有什麼大反應,看來情緒是真的穩下來了。
呼~~
今早奕辰起床時,還跟我提起白血球、紅血球的、黃血球、藍血球的...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媽媽 !搖一搖.......
每次陪女兒睡覺時女兒總是央求我搖一搖,我總是不願意(因為真的很累-而且我覺得的技術並不好).每次總是跟她們討價還價......子懿還小通常是我說幾下就幾下,奕辰可就不是那麼好打發了.我跟她說好"搖五下"她就會比著10跟手指頭我說"10下".......
奕辰爸看到這種情形.....常是略帶"告誡"的口吻跟我說:現在她們還要你搖......等她們長大了....你想抱她們都可能不願意呢!更別說是搖了.....
其實聽到這種話心理大多是不舒服的.......心想:難道你不了解我很辛苦嗎?.....
某ㄧ天的晚上...亦辰已經睡著了....子懿還睜大眼睛看著我...壹點睡意都沒有.....
我想了想站起來對她伸出雙手....她意識到我要搖她...興高采烈的爬了起來
看著她胖胖的小小的身軀搖搖擺擺的往我走來....
看著她被我搖晃時那滿足的小臉.......(抿著小嘴閉著眼睛偷偷的笑著)
心中有一種不捨跟責備自己感覺升起.....
孩子真的太小且時光飛逝..
只想跟兩各寶貝說....
懶惰的媽媽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也總是希望給妳們倆各滿滿的愛
不用功的媽媽或許不夠努力於教導妳們...但是總希望妳們可以在快樂的環境下長大
生氣的媽媽雖然有時候會忘記的對妳們咆嘯.....但祇是一下下因為我馬上就後悔了
可能以後我還是會跟她們討價還價.....但是我會更努力的把我的愛傳達給妳們.......
奕辰爸看到這種情形.....常是略帶"告誡"的口吻跟我說:現在她們還要你搖......等她們長大了....你想抱她們都可能不願意呢!更別說是搖了.....
其實聽到這種話心理大多是不舒服的.......心想:難道你不了解我很辛苦嗎?.....
某ㄧ天的晚上...亦辰已經睡著了....子懿還睜大眼睛看著我...壹點睡意都沒有.....
我想了想站起來對她伸出雙手....她意識到我要搖她...興高采烈的爬了起來
看著她胖胖的小小的身軀搖搖擺擺的往我走來....
看著她被我搖晃時那滿足的小臉.......(抿著小嘴閉著眼睛偷偷的笑著)
心中有一種不捨跟責備自己感覺升起.....
孩子真的太小且時光飛逝..
只想跟兩各寶貝說....
懶惰的媽媽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也總是希望給妳們倆各滿滿的愛
不用功的媽媽或許不夠努力於教導妳們...但是總希望妳們可以在快樂的環境下長大
生氣的媽媽雖然有時候會忘記的對妳們咆嘯.....但祇是一下下因為我馬上就後悔了
可能以後我還是會跟她們討價還價.....但是我會更努力的把我的愛傳達給妳們.......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2007-08-30 這口你吃
今晚帶奕辰去看醫生,除了感冒之外,還要請醫生看看奕辰今天在學校因為跌倒而受傷的手指。聽學校老師說,奕辰的傷口還不算小,白天的時候流了不少血,哭了好久。傍晚到幼稚園去接她的時候,她一看到我就把手指伸出來給我看,皺著眉嘴角微微下垂,帶著一雙清亮撒嬌的眼定定地看著我。今天跌倒受傷這件事,在她來說是第一次不在父母身旁受傷。我想對她來說,也是非常特別的體驗。
由於到得太早,我便先帶奕辰去吃晚餐,在路邊的麵攤吃了一碗餛飩麵。平常的晚餐都是在家裡吃奕辰媽煮的,雖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簡單的晚餐,甚至有的時候一家四口無法全部到齊,不過總是一個家的感覺。相較之下,今晚只有我和奕辰兩個人,在人行道上吹著電風扇吃著餛飩麵,週遭車水馬龍的嘈雜與行人的來來往往,彷彿將我們兩個人襯托成一個孤島的感覺。在還沒有覺察之前,我不小心讓這個孤島的感覺,在我心中發酵成一種算是焦慮的感覺。這有點焦慮的感覺讓我特別想好好照顧這受傷好痛、今晚沒有溫暖的媽媽的晚餐的小孩。說照顧她並不完全正確,我想也許我也在照顧我自己吧。
眼前一碗熱騰騰冒著煙的餛飩麵,我夾起餛飩放在湯匙上,吹啊吹的,等涼了之後放進奕辰張大大的嘴巴裡。然後是麵。一口一口慢慢餵。由於麵很燙,所以當我把這一口放進她的嘴中後,差不多就要開始吹涼她的下一口了,因而我自己都沒有時間吃。第二個餛飩要送進她口中的時候,她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說:「這口你吃。」
聽到這句話,一直活在父親角色責任外殼下的三十四歲的我,被震動了。
依據過往的經驗,奕辰很喜歡吃水餃餛飩之類的東西,她這口要讓我吃,應該不是她不想吃的關係。我嘴上半自動地說出了「妳好貼心,好吃的東西也要讓我吃,謝謝妳!不過沒關係,爸爸回家再找東西吃,這口給妳吃。」的話,不過我知道這話的分量遠遠無法與我心中的震動相襯。
然後又是幾口麵,幾口湯,第三口餛飩,幾口麵,幾口湯。接著我發現原來這碗麵只有四個餛飩,最後一個餛飩吹好要送到她口中的時候,她又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這口你吃。」仍舊處於震動中又再受到一次震動的我,本來想再說一次謝謝並把這口讓她吃下去,但突然間想到昨天關於感謝的一些想法:應該要讓孩子也有機會照顧大人。所以我就說:「好,那這口給爸爸吃。謝謝妳!好吃的東西也想留給爸爸吃,爸爸好高興,謝謝妳!」
然後我就吃了這口女兒給我的溫暖照顧。
感謝上天,給我們家送來的真的是一個天使。
由於到得太早,我便先帶奕辰去吃晚餐,在路邊的麵攤吃了一碗餛飩麵。平常的晚餐都是在家裡吃奕辰媽煮的,雖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簡單的晚餐,甚至有的時候一家四口無法全部到齊,不過總是一個家的感覺。相較之下,今晚只有我和奕辰兩個人,在人行道上吹著電風扇吃著餛飩麵,週遭車水馬龍的嘈雜與行人的來來往往,彷彿將我們兩個人襯托成一個孤島的感覺。在還沒有覺察之前,我不小心讓這個孤島的感覺,在我心中發酵成一種算是焦慮的感覺。這有點焦慮的感覺讓我特別想好好照顧這受傷好痛、今晚沒有溫暖的媽媽的晚餐的小孩。說照顧她並不完全正確,我想也許我也在照顧我自己吧。
眼前一碗熱騰騰冒著煙的餛飩麵,我夾起餛飩放在湯匙上,吹啊吹的,等涼了之後放進奕辰張大大的嘴巴裡。然後是麵。一口一口慢慢餵。由於麵很燙,所以當我把這一口放進她的嘴中後,差不多就要開始吹涼她的下一口了,因而我自己都沒有時間吃。第二個餛飩要送進她口中的時候,她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說:「這口你吃。」
聽到這句話,一直活在父親角色責任外殼下的三十四歲的我,被震動了。
依據過往的經驗,奕辰很喜歡吃水餃餛飩之類的東西,她這口要讓我吃,應該不是她不想吃的關係。我嘴上半自動地說出了「妳好貼心,好吃的東西也要讓我吃,謝謝妳!不過沒關係,爸爸回家再找東西吃,這口給妳吃。」的話,不過我知道這話的分量遠遠無法與我心中的震動相襯。
然後又是幾口麵,幾口湯,第三口餛飩,幾口麵,幾口湯。接著我發現原來這碗麵只有四個餛飩,最後一個餛飩吹好要送到她口中的時候,她又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這口你吃。」仍舊處於震動中又再受到一次震動的我,本來想再說一次謝謝並把這口讓她吃下去,但突然間想到昨天關於感謝的一些想法:應該要讓孩子也有機會照顧大人。所以我就說:「好,那這口給爸爸吃。謝謝妳!好吃的東西也想留給爸爸吃,爸爸好高興,謝謝妳!」
然後我就吃了這口女兒給我的溫暖照顧。
感謝上天,給我們家送來的真的是一個天使。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2007-08-29 謝謝
今天晚上奕辰吃晚飯時因為感冒咳嗽,子懿就伸出她的小手,拍了拍姊姊的背。真是體貼啊!我高興地稱讚了妹妹。奕辰對於妹妹的照顧,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我想應該是身為這麼小的孩子,接受這樣的照顧本來就理所當然。
奕辰是且樂於當個好幫手,爸媽常「指使」她幫忙拿這個那個的,拿完後總是會跟她說謝謝。除此之外,需要她照顧的時候便比較少了,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對她說謝謝。也許是這樣的關係,奕辰在接受別人照顧後,會開口說謝謝,大部分都是別人幫她拿東西,或是別人給她東西的時候。其他像是生病了、摔痛了、洗澡、吃飯夾菜把菜弄得小塊等無數照顧,在接受了照顧後很少聽她說謝謝。反正當父母的與當小孩的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在我們這對父母眼中,姊姊幫妹妹,或甚至是妹妹幫姊姊拍拍背,可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了。所以我這個做爸的就期待奕辰要對妹妹說聲謝謝了。而在孩子眼中,有人幫她拍拍背,不管是爸媽,或是老師,還是妹妹,我想其實都一樣吧!都是小孩子理所當然地接受外界來的照顧而已啊!所以奕辰沒有開口說謝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關於敎奕辰感謝別人這件事,我們家一向採用的方法,就是很粗操地在需要的時候,直接跟孩子說:「妳要謝謝XX啊!」或是看似溫和些但其實一樣沒啥品質地:「XX幫你...那妳該跟XX說什麼?」
其實,如果想要教導奕辰感謝別人給她的照顧這件事,我想,還是要給奕辰照顧別人並得到感謝的機會。
可是在我們家,奕辰和子懿其實不乏照顧爸媽的機會。爸媽常會累得想並且真的離開她們一下子,喘口氣,發個呆,好好做個家事,不想講故事等等的。只是這樣的離開,常常是「偷偷」的進行。好在奕辰和子懿都是很棒的孩子,在父母暫時缺席的情況下,大多她們都能自己玩得很好。
重點是,我們沒對孩子們說我們想休息一下,我們偷偷休息回來後,也沒跟他們說聲謝謝。
生活上有太多的人幫助我們,讓我們過得好一點,不管是大的好一點還是小的好一點。糟糕的是,我們的能力常常只足夠把眼光放在自己的需求上,忽略了別人對我們的好。甚至是即便那個好是孩子給的,在有限的能力下也會被忽略。
這樣的忽略對我們做父母的,以及做孩子的雙方來說,都是多大的損失啊!損失了那種受到別人照顧的好棒的感覺。
這樣看來,教導孩子要感謝別人的照顧這件事,似乎是比較次要的了。
只是,我們的社會文化還是期待人能在接受別人幫忙時說聲謝謝,以及其他繁多有禮貌有教養的行為,這些已是要能身處文明世界之須具備之基本條件。只是我想,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多謝照顧...的時候,心裡面感動的成分應該不見得每次都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多吧!
這要怎麼敎孩子呢?傷腦筋。
後來吃完飯了,子懿突然想起媽媽還沒回來,媽媽媽媽地說了兩聲,就開始哭了。我把她抱起來。
「妳很想媽媽對不對?」我溫柔地看著她。
「好想媽媽~~」子懿一邊哭一邊說。
「媽媽還在上班啊,晚一點就會回來。」
我拍拍她,輕柔地跟她說話,同理她想念媽媽的心情,她的眼淚還是掛著。
這時候,奕辰伸出她的小手,拍拍子懿的背,說:「媽媽還在上班啦,等一下她就會回來。老闆叫她要做事啊。」
神奇的是,子懿不哭了。
我想奕辰在被妹妹拍背的時候,心裡應該是有感覺的。
不曉得這可不可以推論,她在被爸媽照顧的時候,心裡面也是有感覺的?
奕辰是且樂於當個好幫手,爸媽常「指使」她幫忙拿這個那個的,拿完後總是會跟她說謝謝。除此之外,需要她照顧的時候便比較少了,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對她說謝謝。也許是這樣的關係,奕辰在接受別人照顧後,會開口說謝謝,大部分都是別人幫她拿東西,或是別人給她東西的時候。其他像是生病了、摔痛了、洗澡、吃飯夾菜把菜弄得小塊等無數照顧,在接受了照顧後很少聽她說謝謝。反正當父母的與當小孩的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在我們這對父母眼中,姊姊幫妹妹,或甚至是妹妹幫姊姊拍拍背,可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了。所以我這個做爸的就期待奕辰要對妹妹說聲謝謝了。而在孩子眼中,有人幫她拍拍背,不管是爸媽,或是老師,還是妹妹,我想其實都一樣吧!都是小孩子理所當然地接受外界來的照顧而已啊!所以奕辰沒有開口說謝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關於敎奕辰感謝別人這件事,我們家一向採用的方法,就是很粗操地在需要的時候,直接跟孩子說:「妳要謝謝XX啊!」或是看似溫和些但其實一樣沒啥品質地:「XX幫你...那妳該跟XX說什麼?」
其實,如果想要教導奕辰感謝別人給她的照顧這件事,我想,還是要給奕辰照顧別人並得到感謝的機會。
可是在我們家,奕辰和子懿其實不乏照顧爸媽的機會。爸媽常會累得想並且真的離開她們一下子,喘口氣,發個呆,好好做個家事,不想講故事等等的。只是這樣的離開,常常是「偷偷」的進行。好在奕辰和子懿都是很棒的孩子,在父母暫時缺席的情況下,大多她們都能自己玩得很好。
重點是,我們沒對孩子們說我們想休息一下,我們偷偷休息回來後,也沒跟他們說聲謝謝。
生活上有太多的人幫助我們,讓我們過得好一點,不管是大的好一點還是小的好一點。糟糕的是,我們的能力常常只足夠把眼光放在自己的需求上,忽略了別人對我們的好。甚至是即便那個好是孩子給的,在有限的能力下也會被忽略。
這樣的忽略對我們做父母的,以及做孩子的雙方來說,都是多大的損失啊!損失了那種受到別人照顧的好棒的感覺。
這樣看來,教導孩子要感謝別人的照顧這件事,似乎是比較次要的了。
只是,我們的社會文化還是期待人能在接受別人幫忙時說聲謝謝,以及其他繁多有禮貌有教養的行為,這些已是要能身處文明世界之須具備之基本條件。只是我想,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多謝照顧...的時候,心裡面感動的成分應該不見得每次都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多吧!
這要怎麼敎孩子呢?傷腦筋。
後來吃完飯了,子懿突然想起媽媽還沒回來,媽媽媽媽地說了兩聲,就開始哭了。我把她抱起來。
「妳很想媽媽對不對?」我溫柔地看著她。
「好想媽媽~~」子懿一邊哭一邊說。
「媽媽還在上班啊,晚一點就會回來。」
我拍拍她,輕柔地跟她說話,同理她想念媽媽的心情,她的眼淚還是掛著。
這時候,奕辰伸出她的小手,拍拍子懿的背,說:「媽媽還在上班啦,等一下她就會回來。老闆叫她要做事啊。」
神奇的是,子懿不哭了。
我想奕辰在被妹妹拍背的時候,心裡應該是有感覺的。
不曉得這可不可以推論,她在被爸媽照顧的時候,心裡面也是有感覺的?
Tuesday, August 28, 2007
2007-08-28 餅乾組和跳舞組
上週五幼稚園慶生會,老師與孩子們分成不同的組別,準備了一個歡樂的慶生會。
「你參加了哪一組?」
「我參加餅乾組。」
「妳有做餅乾啊?我好想吃到妳做的餅乾喔~」
「我們吃掉了啦!」
「喔,你們在慶生會的時候就吃掉了啊?那妳就不能把餅乾帶回家,我就不能吃到了。可是我好想吃到妳做的餅乾啊!」
奕辰說這些話的時候,好像情緒不是很高昂。
「那還有什麼組啊?」
「有跳舞組。」
「那妳想去跳舞組嗎?」
「嗯!」
「為什麼?」
「因為鼎美在那邊啊,而且可以跳舞。餅乾組只能做餅乾。」
「那妳怎麼沒有參加跳舞組呢?」
「我一開始沒有選跳舞組。」
奕辰說了一堆話,我記不清楚了,不過大意是說她不知道跳舞組是可以跳舞的,而且她一開始也很喜歡餅乾組。感覺上好像是在不太完全了解狀況的情況下,就做了選擇,而事後有一點點後悔。
跳舞對奕辰來說,算是很喜歡的活動。小的時候家裡有一種會只要按按鈕或拉拉桿,就會播放兒歌旋律的玩具,奕辰會讓那個玩具放出不同的音樂,然後在一旁很高興地手舞足蹈。音樂完了,再去弄一次,再手舞足蹈一次。現在在家裡也常常就自己開始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前兩天自己一直唱著:「你很高興你就XXX...大家一起唱啊...」然後XXX的部份就自己亂套:「說噢耶、轉圈圈、點點頭、踩地板、踩三輪車、...」然後做相應的動作,搞得自己和在一旁看著的我和妹妹樂不可支。卡通中的DORA每次探險成功,就會和BOOTS又唱又跳:「成功了!We did it! 成功了!好耶!我們成功了!We did it!......」奕辰和子懿本來乖乖坐著看,只要這首歌的前奏一開始,兩姐妹就會興奮地跑到電視前面一起跳舞!跳完了再回來坐好。
我在想她應該知道跳舞組吧!怎麼會不知道跳舞組是要跳舞的呢?還是餅乾組聽起來更吸引人?
不曉得她從什麼時候開始後悔沒選跳舞組?是組活動開始才發現鼎美在跳舞組呢?還是看到別的小朋友開始練習跳舞呢?還是看到跳舞組的小朋友上台跳舞吸引全場目光呢?
不曉得奕辰是怎樣的,不過她對於選了餅乾組,她似乎並沒有太不滿意,因為她還是講了一些做餅乾的事情,甚至包括做餅乾的流程:「先和麵,然後捏成一團一團的,然後放在...放在...微波爐裡面......。」
「應該是烤箱吧?」
「微波爐啦!」
「微波爐應該不行吧!應該是烤箱啦!」
「微波爐啦!哈哈哈!...」
「真的嗎?」
微波爐真的可以嗎?我很懷疑,尤其是她還一邊說一邊哈哈哈的。跟這個年紀的小孩講起話來,常常都有一種五里雲霧的感覺,現實與虛幻頗難分辨。
「你可以跟我一起做餅乾嗎?」
「我不會做耶......不過你可以找媽媽做,她以前很會做餅乾喔!」
奕辰聽了,看來有點驚訝。
「今天嗎?」
「今天可能不行,不過你可以問問她。可能等到禮拜六或禮拜日的時候就可以了。」
「今天問嗎?」
「對啊!」
「那你等一下要提醒我問媽媽。」
「好。」
「那妳下次要記得要去選跳舞組喔!」
「好!」
我喜歡我的女兒。雖然有一點小小的後悔,但還是很快樂的。
只是不曉得她長大後會比較喜歡居家型的活動,還是外放型的活動?
「你參加了哪一組?」
「我參加餅乾組。」
「妳有做餅乾啊?我好想吃到妳做的餅乾喔~」
「我們吃掉了啦!」
「喔,你們在慶生會的時候就吃掉了啊?那妳就不能把餅乾帶回家,我就不能吃到了。可是我好想吃到妳做的餅乾啊!」
奕辰說這些話的時候,好像情緒不是很高昂。
「那還有什麼組啊?」
「有跳舞組。」
「那妳想去跳舞組嗎?」
「嗯!」
「為什麼?」
「因為鼎美在那邊啊,而且可以跳舞。餅乾組只能做餅乾。」
「那妳怎麼沒有參加跳舞組呢?」
「我一開始沒有選跳舞組。」
奕辰說了一堆話,我記不清楚了,不過大意是說她不知道跳舞組是可以跳舞的,而且她一開始也很喜歡餅乾組。感覺上好像是在不太完全了解狀況的情況下,就做了選擇,而事後有一點點後悔。
跳舞對奕辰來說,算是很喜歡的活動。小的時候家裡有一種會只要按按鈕或拉拉桿,就會播放兒歌旋律的玩具,奕辰會讓那個玩具放出不同的音樂,然後在一旁很高興地手舞足蹈。音樂完了,再去弄一次,再手舞足蹈一次。現在在家裡也常常就自己開始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前兩天自己一直唱著:「你很高興你就XXX...大家一起唱啊...」然後XXX的部份就自己亂套:「說噢耶、轉圈圈、點點頭、踩地板、踩三輪車、...」然後做相應的動作,搞得自己和在一旁看著的我和妹妹樂不可支。卡通中的DORA每次探險成功,就會和BOOTS又唱又跳:「成功了!We did it! 成功了!好耶!我們成功了!We did it!......」奕辰和子懿本來乖乖坐著看,只要這首歌的前奏一開始,兩姐妹就會興奮地跑到電視前面一起跳舞!跳完了再回來坐好。
我在想她應該知道跳舞組吧!怎麼會不知道跳舞組是要跳舞的呢?還是餅乾組聽起來更吸引人?
不曉得她從什麼時候開始後悔沒選跳舞組?是組活動開始才發現鼎美在跳舞組呢?還是看到別的小朋友開始練習跳舞呢?還是看到跳舞組的小朋友上台跳舞吸引全場目光呢?
不曉得奕辰是怎樣的,不過她對於選了餅乾組,她似乎並沒有太不滿意,因為她還是講了一些做餅乾的事情,甚至包括做餅乾的流程:「先和麵,然後捏成一團一團的,然後放在...放在...微波爐裡面......。」
「應該是烤箱吧?」
「微波爐啦!」
「微波爐應該不行吧!應該是烤箱啦!」
「微波爐啦!哈哈哈!...」
「真的嗎?」
微波爐真的可以嗎?我很懷疑,尤其是她還一邊說一邊哈哈哈的。跟這個年紀的小孩講起話來,常常都有一種五里雲霧的感覺,現實與虛幻頗難分辨。
「你可以跟我一起做餅乾嗎?」
「我不會做耶......不過你可以找媽媽做,她以前很會做餅乾喔!」
奕辰聽了,看來有點驚訝。
「今天嗎?」
「今天可能不行,不過你可以問問她。可能等到禮拜六或禮拜日的時候就可以了。」
「今天問嗎?」
「對啊!」
「那你等一下要提醒我問媽媽。」
「好。」
「那妳下次要記得要去選跳舞組喔!」
「好!」
我喜歡我的女兒。雖然有一點小小的後悔,但還是很快樂的。
只是不曉得她長大後會比較喜歡居家型的活動,還是外放型的活動?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趣事一二三
一天早晨....
爸爸先帶妹妹去阿嬤家
奕辰躺在床上發現爸爸不見了.....跑來浴室門口
奕辰:「媽媽...爸爸勒?」
媽媽:「爸爸先帶妹妹去阿嬤家阿」
...........一陣哀嚎........
奕辰:「我不要爸爸先離家出走....................」
一天早晨......
開著車送她上學.....(剛開始上路很緊張)
手機一直響一直響......
我抽空接了又沒辦法聽丟在一旁.
手機又一直響一直響..........
奕辰:「媽媽 妳為什麼不接電話?」
媽媽:「因為我很緊張不敢接」
奕辰:「妳就把電話拿起來.....放這邊(指指我的耳朶)說喂......」
媽媽:「其實接電話是很危險的行為.....所以你以後看到爸爸接電話要跟她說開車不要講電話...」
一天晚上
母女三人在床上玩......
忽然妹妹跟我說:「我喜歡妳」
奕辰生氣的跟我說:「我不喜歡她說喜歡妳」
妹妹又說:「我喜歡妳」
奕辰更大聲:「我不喜歡她說喜歡妳」
心裡有些得意被兩各娃兒搶......
但想想
這小妮子腦袋真清楚說話更清楚
爸爸先帶妹妹去阿嬤家
奕辰躺在床上發現爸爸不見了.....跑來浴室門口
奕辰:「媽媽...爸爸勒?」
媽媽:「爸爸先帶妹妹去阿嬤家阿」
...........一陣哀嚎........
奕辰:「我不要爸爸先離家出走....................」
一天早晨......
開著車送她上學.....(剛開始上路很緊張)
手機一直響一直響......
我抽空接了又沒辦法聽丟在一旁.
手機又一直響一直響..........
奕辰:「媽媽 妳為什麼不接電話?」
媽媽:「因為我很緊張不敢接」
奕辰:「妳就把電話拿起來.....放這邊(指指我的耳朶)說喂......」
媽媽:「其實接電話是很危險的行為.....所以你以後看到爸爸接電話要跟她說開車不要講電話...」
一天晚上
母女三人在床上玩......
忽然妹妹跟我說:「我喜歡妳」
奕辰生氣的跟我說:「我不喜歡她說喜歡妳」
妹妹又說:「我喜歡妳」
奕辰更大聲:「我不喜歡她說喜歡妳」
心裡有些得意被兩各娃兒搶......
但想想
這小妮子腦袋真清楚說話更清楚
Friday, August 17, 2007
2007-08-16 還有兩口!
今天晚上奕辰吃「魯肉麵」,吃著吃著,大約是有點飽了,不太想吃了。奕辰媽一如往常開了條件:「再吃五口就好」。奕辰欣然接受條件,隨即吃了第一口,然後是第二口。第二口還沒吃完時,她比出三隻手指頭表示進度:還有三口。
我很好奇她怎麼會算?就說:「妳怎麼知道還有三口,而不是四口啊?」
「因為二後面是三,三後面是四,四後面是五,五後面是六,六後面是七,八後面是九,九後面是十啊!」奕辰得意地說著。因為太得意了,還漏說了一個七後面是八。
當她說到二後面是三,三後面是四,四後面是五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是不是就是她的算法?這個「X後面是Y」的句型說三次,就會說到五了,所以還剩三口。三次不算太多次,用直覺還可以感覺地出來是算了三次。而且一到五這五個數都還蠻小的,對奕辰來說,在數量的概念上,屬於可以完全掌握的範圍。
可是當她沒有讓我多等,繼續往下算下去的時候,我和奕辰媽便笑了。原來還有三口的原因,看來好像是「二後面是三」。
不過我趕緊控制住我臉部神經,沒笑得太明顯,以免妨礙了她。
奕辰媽想要開始說明這樣的算法不對,被我阻止下來。我示意她說等一下再看看。
等到吃了第三口的時候,我就問奕辰說:「那現在還剩下幾口?」
「兩口。」
嗯,顯然她計算方式不是「二後面是三」,而且,看來是一個正確的計算方式。可是,我這個賊賊的老爸不願意這樣就放她走。
「可是三後面不是四嗎?我覺得好像是四口才對。」
這下子她可激動了!怎麼變成四口勒!激動地講話音調明顯提高,而且很嚴重地結結巴巴......
「可是...可是...我已經吃了...三口了啊...所以...所以...還有......」
話講不清楚。可是話講不清楚好像就要吃四口了,她趕忙用另外的方式來跟我證明還有兩口:趕快再吃第四口。
我看著她這種證明法,心想她真是聰明的孩子!只要再吃第四口,並同時說這是第四口,以及如法泡製第五口,這樣就算證明完成了。一樣的想法,用講的不成功,用表演的給我看總行了吧!
這真讓我愉悅!我起身去冰箱拿冰水,順便跟奕辰媽分享我對這孩子的激賞。然後說明,她的確是用直覺上可感知「X的後面是Y」這樣的句型要操作兩次,就可以算到五,來知道吃了三口時,還剩下兩口。我還誇下海口,如果數字大一點,奕辰就不會算了,因為直覺上感覺不出來要重複那個句型幾次才會到達目標。
冰水拿回來,我出題:「奕辰,如果妳吃完十個蘋果,就可以吃冰淇淋。如果妳已經吃了兩個蘋果,那還剩下幾個蘋果?」
「...不知道...」
我想這題太難了,導致她跟我玩數學的興趣已經降低,我今晚沒有機會對她做更多的確認與探索了。不過沒關係,我覺得也已經夠了,下次還有機會。
後來沒多久,她就把五口的麵都吃完了,而且好像還繼續吃了第六口第七口......
----------
補充 (2009/07/31)
原來有一種說法叫做「數感天賦論」。
五個月的嬰兒就可以直覺掌握三個以內的數量。隨著年齡的增加,直覺上可以掌握的數量也跟著增加一些的原因,不曉得是因為大腦中掌管數量多寡排列的部份更加發展,或是經由透過語言與數字排列操作學習得來?
也許下次可以試試看,問奕辰這個問題:「如果每天爸爸給你一元當零用錢,你想要買一個玩具而那個玩具需要105元,可是你現在已經存了102元,那你還差幾元就可以買那玩具?」
若是奕辰可以正確回答,在她現在還沒學過減法的條件下,應該可以推論:數感除了是天賦的之外,還是相對的。
類似的問題:「如果那個漢堡一個要85元,可是你有88元,那你買完那漢堡後,還剩幾元?」
上面的問題中,還可以調整88那個數字,譬如說:95, 89, 90, 91, 75.
不曉得會玩出什麼東西,再看看吧。
我很好奇她怎麼會算?就說:「妳怎麼知道還有三口,而不是四口啊?」
「因為二後面是三,三後面是四,四後面是五,五後面是六,六後面是七,八後面是九,九後面是十啊!」奕辰得意地說著。因為太得意了,還漏說了一個七後面是八。
當她說到二後面是三,三後面是四,四後面是五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是不是就是她的算法?這個「X後面是Y」的句型說三次,就會說到五了,所以還剩三口。三次不算太多次,用直覺還可以感覺地出來是算了三次。而且一到五這五個數都還蠻小的,對奕辰來說,在數量的概念上,屬於可以完全掌握的範圍。
可是當她沒有讓我多等,繼續往下算下去的時候,我和奕辰媽便笑了。原來還有三口的原因,看來好像是「二後面是三」。
不過我趕緊控制住我臉部神經,沒笑得太明顯,以免妨礙了她。
奕辰媽想要開始說明這樣的算法不對,被我阻止下來。我示意她說等一下再看看。
等到吃了第三口的時候,我就問奕辰說:「那現在還剩下幾口?」
「兩口。」
嗯,顯然她計算方式不是「二後面是三」,而且,看來是一個正確的計算方式。可是,我這個賊賊的老爸不願意這樣就放她走。
「可是三後面不是四嗎?我覺得好像是四口才對。」
這下子她可激動了!怎麼變成四口勒!激動地講話音調明顯提高,而且很嚴重地結結巴巴......
「可是...可是...我已經吃了...三口了啊...所以...所以...還有......」
話講不清楚。可是話講不清楚好像就要吃四口了,她趕忙用另外的方式來跟我證明還有兩口:趕快再吃第四口。
我看著她這種證明法,心想她真是聰明的孩子!只要再吃第四口,並同時說這是第四口,以及如法泡製第五口,這樣就算證明完成了。一樣的想法,用講的不成功,用表演的給我看總行了吧!
這真讓我愉悅!我起身去冰箱拿冰水,順便跟奕辰媽分享我對這孩子的激賞。然後說明,她的確是用直覺上可感知「X的後面是Y」這樣的句型要操作兩次,就可以算到五,來知道吃了三口時,還剩下兩口。我還誇下海口,如果數字大一點,奕辰就不會算了,因為直覺上感覺不出來要重複那個句型幾次才會到達目標。
冰水拿回來,我出題:「奕辰,如果妳吃完十個蘋果,就可以吃冰淇淋。如果妳已經吃了兩個蘋果,那還剩下幾個蘋果?」
「...不知道...」
我想這題太難了,導致她跟我玩數學的興趣已經降低,我今晚沒有機會對她做更多的確認與探索了。不過沒關係,我覺得也已經夠了,下次還有機會。
後來沒多久,她就把五口的麵都吃完了,而且好像還繼續吃了第六口第七口......
----------
補充 (2009/07/31)
原來有一種說法叫做「數感天賦論」。
五個月的嬰兒就可以直覺掌握三個以內的數量。隨著年齡的增加,直覺上可以掌握的數量也跟著增加一些的原因,不曉得是因為大腦中掌管數量多寡排列的部份更加發展,或是經由透過語言與數字排列操作學習得來?
也許下次可以試試看,問奕辰這個問題:「如果每天爸爸給你一元當零用錢,你想要買一個玩具而那個玩具需要105元,可是你現在已經存了102元,那你還差幾元就可以買那玩具?」
若是奕辰可以正確回答,在她現在還沒學過減法的條件下,應該可以推論:數感除了是天賦的之外,還是相對的。
類似的問題:「如果那個漢堡一個要85元,可是你有88元,那你買完那漢堡後,還剩幾元?」
上面的問題中,還可以調整88那個數字,譬如說:95, 89, 90, 91, 75.
不曉得會玩出什麼東西,再看看吧。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信任
(奕辰未滿一個月的笑容........)
昨天晚上在廚房忙著.......
爸爸來到廚房門口跟我說:你的女兒要你幫她洗澡........
我洗了洗手走到浴室看到她頭髮濕濕光溜溜的坐在小椅子上.......
走進去問奕辰:妳洗過頭了嗎?.....她點點頭.......
坐下來我看了看地上發現沒有肥皂泡泡......又問了她:你洗過頭了嗎?
她回答洗過了...........
開始幫她洗的當下.....又不放心.....揚聲問了她爸爸:你幫她洗過頭了嗎............
這時我的手已經放在她的頭上....但是爸爸的回答卻跟我心裡想的不一樣.....
"我幫她洗過了"
奕辰默默的看著我不說話........
忽然我驚覺 "錯了" "不相信她"
我開始洗澡自己想了想.......跟她說:對不起!媽媽不相信妳......以後不會了
懂事的她點了點頭....
我心理是震驚跟責怪自己......怎麼不相信她勒.....
這樣的態度她應該是傷心的吧........
今天幾度想起她默默的看著我的眼神...無辜跟受委屈......
雖然我意識到我的錯誤但就這樣帶過去並沒有問她的感覺是如何?
心思纖細的奕辰一定很受傷..........
我不該把她幫成妹妹的年紀看待......
雖然只有三歲多但是她一直是超齡的孩子.....心思細膩,懂事,體貼.......
我也理所當然的常把她當成大人般對待........
每天忙碌於生存的我..似乎該對她有更多的關照....她的需求不再只是喝ㄋㄟ ㄋㄟ..睡覺..唱歌跳舞.....
該對這成熟的孩子有更細膩的照顧....
也要提醒自己別用以往父母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她........
2007-08-14 神奇寶貝與小松鼠
昨天帶奕辰回家時在車上的對話:
「妳今天在學校玩了什麼啊?」
「玩玩具。」
「玩了什麼玩具啊?」
「我不知道。」
「那妳要不要想一想?」
「我不要想。」
「那這樣我就不知道妳在玩什麼玩具ㄝ,可是我好想知道啊!妳可以想一下嗎?」
「我不要跟你講我在學校的事情。」
我大驚。
「為什麼?」
「因為我怕你生氣。」明顯地支支吾吾。
我沒接話,我知道了,這三歲四個月的小娃,心裡記得爸爸之前對於她不喜歡去上學的表示,顯示出的那份氣急敗壞。
我驚訝,我只是問玩了什麼玩具,女兒心裡已經完成了好多連結與決定:
我也被重重一擊,關於我的問題在她的腦袋裡激起的漣漪,不知道也不論最正確的解釋是「小孩子原來這麼敏感」還是「小孩子的連結不是非常準確」。但事實至少證明,父母的反應所產生的效應影響真是深遠。
天!我的氣急敗壞來自於我的無能為力感,可憐的孩子接收了去。
這不是她該接收的。更糟的是,她好像還以一種超出我想像的某種「連鎖」、「擴大」的方式,把這個「氣急敗壞」的相關情境,接收了下來。影響所及範圍可能不是我能想像的。
喔!育兒還真難!
後來,奕辰主動跟我說話了。
「我什麼時候才能去阿媽家?」
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想來幼稚園了,我想像以前一樣去阿媽家。」
嗯。我的無力感又來,我忍著,盡量不要氣急敗壞了。小心地挑選問題:「阿媽家什麼玩具你這麼喜歡啊?」
「醫生袋啊」「神奇寶貝啊」「巧虎啊」
喔......原來是感官刺激類的東西。嗯,原來我以為小孩子玩石頭、樹枝的也可以玩得很高興,看來這想法有缺陷。至少,事實證明小孩子也會比較,而且,感官刺激類的卡通與玩具獲勝。
接下來,我選擇沉默地開著車。情緒不好的情況下,說任何話都有太大的機率把事情弄得更糟。
奕辰仍然問著我一些有的沒有的問題,像是什麼是抽風機?這是什麼隧道?這些問過十幾遍的問題。不曉得他是像平常一樣跟我找話說,還是除此之外,順便帶著探知爸爸現在情緒的企圖。
現在回想,再一次驚奇,孩子對於大人情緒的敏感的準確度,可以把那條界線抓得那樣清楚。從她與我對話的過程,透過我愈來愈不耐煩的口氣,她似乎總是可以停在快要爆發的前一秒。
今天奕辰媽開車送奕辰上學,路上我用台語與她談起上述的對話。奕辰媽聽完後表示並不堅持一定不能玩塑膠製作的玩具,木頭積木和塑膠積木的差異在哪裡呢?如果孩子不喜歡來幼稚園,那我們就不要送她到幼稚園,只要她想清楚就好。
基本上,比起我來,奕辰媽更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更能接受讓孩子本身去承擔做了選擇之後的後果。
我認為,孩子沒有能力想清楚,孩子現在沒有能力看見大局,她現在的選擇,就是聲光效果佳的東西而已。我不認為尊重就是以孩子的意見為意見,只要我們跟孩子講好「你想清楚喔!」或是孩子跟我們講「我已經想清楚了」就好。我認為還是要看孩子的承擔能力,或說父母的補救能力,來決定什麼事情聽從孩子的意見,什麼事情得照爸媽的說法來進行。
後來,我與奕辰媽演起了雙簧給坐在後座的奕辰聽。
媽媽:你不喜歡山上嗎?我很喜歡ㄝ!
爸爸:我比較喜歡神奇寶貝。
媽媽:可是在山上有的時候可以看到小鳥、昆蟲、小松鼠啊!
爸爸:神奇寶貝裡面隨時都可以看到這些,而且他們還會講話和打架,很刺激。
媽媽:......
爸爸:奕辰,你覺得爸爸說得對還是媽媽說得對?
奕辰:媽媽。
哈,所以結論是,小孩的回應,與「關係」很有關係。
車子到了便利商店門口,我帶著奕辰進去買早點。我抱著他看著蒸籠裡面的包子饅頭,問她要哪一個。還沒等我解說完這個是高麗菜包、這個是筍包、這個是肉包......小手就已經有了決定:「這個」。果然,令人莞爾的選擇,長得最花俏的那顆饅頭。
孩子是有權利選擇聲光效果佳的任何東西的,連饅頭也不例外。事實上只要是人都是這樣的不是嗎?在沒能透徹看見全局的時候,一定都會優先選擇「看」起來不錯的東西吧。孩子本身就是活蹦亂跳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經驗過聲光效果後,仍比較喜歡在大自然裡散步、探索並「享受」的孩子,我想是很少很少的特例吧。
買完早餐,我牽著奕辰的手走路到校內的過程中,剛好看到一隻頗可愛的小松鼠,在頭頂樹枝上走著。我趕快叫奕辰看。這個愛神奇寶貝的小傢伙,還是興奮地盯著牠,眼神跟著小松鼠的身體穿過一段又一段的樹枝,跳過了兩棵樹,直到看不見為止。中間還曾對著松鼠大喊:「松鼠!你走得好快啊!哈哈哈!」
「妳今天在學校玩了什麼啊?」
「玩玩具。」
「玩了什麼玩具啊?」
「我不知道。」
「那妳要不要想一想?」
「我不要想。」
「那這樣我就不知道妳在玩什麼玩具ㄝ,可是我好想知道啊!妳可以想一下嗎?」
「我不要跟你講我在學校的事情。」
我大驚。
「為什麼?」
「因為我怕你生氣。」明顯地支支吾吾。
我沒接話,我知道了,這三歲四個月的小娃,心裡記得爸爸之前對於她不喜歡去上學的表示,顯示出的那份氣急敗壞。
我驚訝,我只是問玩了什麼玩具,女兒心裡已經完成了好多連結與決定:
- 「我不喜歡玩學校的玩具。」
-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或蠻大程度就是?):我不喜歡學校。」
- 「爸爸不喜歡聽到這種話。」(這三歲的傢伙真是聰明。)
- 「我不要讓他知道我在學校的事情,以阻絕接下來走到『我不喜歡學校』對話的可能性。」
- 用「我不知道」回應。
我也被重重一擊,關於我的問題在她的腦袋裡激起的漣漪,不知道也不論最正確的解釋是「小孩子原來這麼敏感」還是「小孩子的連結不是非常準確」。但事實至少證明,父母的反應所產生的效應影響真是深遠。
天!我的氣急敗壞來自於我的無能為力感,可憐的孩子接收了去。
這不是她該接收的。更糟的是,她好像還以一種超出我想像的某種「連鎖」、「擴大」的方式,把這個「氣急敗壞」的相關情境,接收了下來。影響所及範圍可能不是我能想像的。
喔!育兒還真難!
後來,奕辰主動跟我說話了。
「我什麼時候才能去阿媽家?」
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想來幼稚園了,我想像以前一樣去阿媽家。」
嗯。我的無力感又來,我忍著,盡量不要氣急敗壞了。小心地挑選問題:「阿媽家什麼玩具你這麼喜歡啊?」
「醫生袋啊」「神奇寶貝啊」「巧虎啊」
喔......原來是感官刺激類的東西。嗯,原來我以為小孩子玩石頭、樹枝的也可以玩得很高興,看來這想法有缺陷。至少,事實證明小孩子也會比較,而且,感官刺激類的卡通與玩具獲勝。
接下來,我選擇沉默地開著車。情緒不好的情況下,說任何話都有太大的機率把事情弄得更糟。
奕辰仍然問著我一些有的沒有的問題,像是什麼是抽風機?這是什麼隧道?這些問過十幾遍的問題。不曉得他是像平常一樣跟我找話說,還是除此之外,順便帶著探知爸爸現在情緒的企圖。
現在回想,再一次驚奇,孩子對於大人情緒的敏感的準確度,可以把那條界線抓得那樣清楚。從她與我對話的過程,透過我愈來愈不耐煩的口氣,她似乎總是可以停在快要爆發的前一秒。
今天奕辰媽開車送奕辰上學,路上我用台語與她談起上述的對話。奕辰媽聽完後表示並不堅持一定不能玩塑膠製作的玩具,木頭積木和塑膠積木的差異在哪裡呢?如果孩子不喜歡來幼稚園,那我們就不要送她到幼稚園,只要她想清楚就好。
基本上,比起我來,奕辰媽更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更能接受讓孩子本身去承擔做了選擇之後的後果。
我認為,孩子沒有能力想清楚,孩子現在沒有能力看見大局,她現在的選擇,就是聲光效果佳的東西而已。我不認為尊重就是以孩子的意見為意見,只要我們跟孩子講好「你想清楚喔!」或是孩子跟我們講「我已經想清楚了」就好。我認為還是要看孩子的承擔能力,或說父母的補救能力,來決定什麼事情聽從孩子的意見,什麼事情得照爸媽的說法來進行。
後來,我與奕辰媽演起了雙簧給坐在後座的奕辰聽。
媽媽:你不喜歡山上嗎?我很喜歡ㄝ!
爸爸:我比較喜歡神奇寶貝。
媽媽:可是在山上有的時候可以看到小鳥、昆蟲、小松鼠啊!
爸爸:神奇寶貝裡面隨時都可以看到這些,而且他們還會講話和打架,很刺激。
媽媽:......
爸爸:奕辰,你覺得爸爸說得對還是媽媽說得對?
奕辰:媽媽。
哈,所以結論是,小孩的回應,與「關係」很有關係。
車子到了便利商店門口,我帶著奕辰進去買早點。我抱著他看著蒸籠裡面的包子饅頭,問她要哪一個。還沒等我解說完這個是高麗菜包、這個是筍包、這個是肉包......小手就已經有了決定:「這個」。果然,令人莞爾的選擇,長得最花俏的那顆饅頭。
孩子是有權利選擇聲光效果佳的任何東西的,連饅頭也不例外。事實上只要是人都是這樣的不是嗎?在沒能透徹看見全局的時候,一定都會優先選擇「看」起來不錯的東西吧。孩子本身就是活蹦亂跳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經驗過聲光效果後,仍比較喜歡在大自然裡散步、探索並「享受」的孩子,我想是很少很少的特例吧。
買完早餐,我牽著奕辰的手走路到校內的過程中,剛好看到一隻頗可愛的小松鼠,在頭頂樹枝上走著。我趕快叫奕辰看。這個愛神奇寶貝的小傢伙,還是興奮地盯著牠,眼神跟著小松鼠的身體穿過一段又一段的樹枝,跳過了兩棵樹,直到看不見為止。中間還曾對著松鼠大喊:「松鼠!你走得好快啊!哈哈哈!」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