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奕辰吃晚飯時因為感冒咳嗽,子懿就伸出她的小手,拍了拍姊姊的背。真是體貼啊!我高興地稱讚了妹妹。奕辰對於妹妹的照顧,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我想應該是身為這麼小的孩子,接受這樣的照顧本來就理所當然。
奕辰是且樂於當個好幫手,爸媽常「指使」她幫忙拿這個那個的,拿完後總是會跟她說謝謝。除此之外,需要她照顧的時候便比較少了,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對她說謝謝。也許是這樣的關係,奕辰在接受別人照顧後,會開口說謝謝,大部分都是別人幫她拿東西,或是別人給她東西的時候。其他像是生病了、摔痛了、洗澡、吃飯夾菜把菜弄得小塊等無數照顧,在接受了照顧後很少聽她說謝謝。反正當父母的與當小孩的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在我們這對父母眼中,姊姊幫妹妹,或甚至是妹妹幫姊姊拍拍背,可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了。所以我這個做爸的就期待奕辰要對妹妹說聲謝謝了。而在孩子眼中,有人幫她拍拍背,不管是爸媽,或是老師,還是妹妹,我想其實都一樣吧!都是小孩子理所當然地接受外界來的照顧而已啊!所以奕辰沒有開口說謝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關於敎奕辰感謝別人這件事,我們家一向採用的方法,就是很粗操地在需要的時候,直接跟孩子說:「妳要謝謝XX啊!」或是看似溫和些但其實一樣沒啥品質地:「XX幫你...那妳該跟XX說什麼?」
其實,如果想要教導奕辰感謝別人給她的照顧這件事,我想,還是要給奕辰照顧別人並得到感謝的機會。
可是在我們家,奕辰和子懿其實不乏照顧爸媽的機會。爸媽常會累得想並且真的離開她們一下子,喘口氣,發個呆,好好做個家事,不想講故事等等的。只是這樣的離開,常常是「偷偷」的進行。好在奕辰和子懿都是很棒的孩子,在父母暫時缺席的情況下,大多她們都能自己玩得很好。
重點是,我們沒對孩子們說我們想休息一下,我們偷偷休息回來後,也沒跟他們說聲謝謝。
生活上有太多的人幫助我們,讓我們過得好一點,不管是大的好一點還是小的好一點。糟糕的是,我們的能力常常只足夠把眼光放在自己的需求上,忽略了別人對我們的好。甚至是即便那個好是孩子給的,在有限的能力下也會被忽略。
這樣的忽略對我們做父母的,以及做孩子的雙方來說,都是多大的損失啊!損失了那種受到別人照顧的好棒的感覺。
這樣看來,教導孩子要感謝別人的照顧這件事,似乎是比較次要的了。
只是,我們的社會文化還是期待人能在接受別人幫忙時說聲謝謝,以及其他繁多有禮貌有教養的行為,這些已是要能身處文明世界之須具備之基本條件。只是我想,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多謝照顧...的時候,心裡面感動的成分應該不見得每次都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多吧!
這要怎麼敎孩子呢?傷腦筋。
後來吃完飯了,子懿突然想起媽媽還沒回來,媽媽媽媽地說了兩聲,就開始哭了。我把她抱起來。
「妳很想媽媽對不對?」我溫柔地看著她。
「好想媽媽~~」子懿一邊哭一邊說。
「媽媽還在上班啊,晚一點就會回來。」
我拍拍她,輕柔地跟她說話,同理她想念媽媽的心情,她的眼淚還是掛著。
這時候,奕辰伸出她的小手,拍拍子懿的背,說:「媽媽還在上班啦,等一下她就會回來。老闆叫她要做事啊。」
神奇的是,子懿不哭了。
我想奕辰在被妹妹拍背的時候,心裡應該是有感覺的。
不曉得這可不可以推論,她在被爸媽照顧的時候,心裡面也是有感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