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帶奕辰去看醫生,除了感冒之外,還要請醫生看看奕辰今天在學校因為跌倒而受傷的手指。聽學校老師說,奕辰的傷口還不算小,白天的時候流了不少血,哭了好久。傍晚到幼稚園去接她的時候,她一看到我就把手指伸出來給我看,皺著眉嘴角微微下垂,帶著一雙清亮撒嬌的眼定定地看著我。今天跌倒受傷這件事,在她來說是第一次不在父母身旁受傷。我想對她來說,也是非常特別的體驗。
由於到得太早,我便先帶奕辰去吃晚餐,在路邊的麵攤吃了一碗餛飩麵。平常的晚餐都是在家裡吃奕辰媽煮的,雖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簡單的晚餐,甚至有的時候一家四口無法全部到齊,不過總是一個家的感覺。相較之下,今晚只有我和奕辰兩個人,在人行道上吹著電風扇吃著餛飩麵,週遭車水馬龍的嘈雜與行人的來來往往,彷彿將我們兩個人襯托成一個孤島的感覺。在還沒有覺察之前,我不小心讓這個孤島的感覺,在我心中發酵成一種算是焦慮的感覺。這有點焦慮的感覺讓我特別想好好照顧這受傷好痛、今晚沒有溫暖的媽媽的晚餐的小孩。說照顧她並不完全正確,我想也許我也在照顧我自己吧。
眼前一碗熱騰騰冒著煙的餛飩麵,我夾起餛飩放在湯匙上,吹啊吹的,等涼了之後放進奕辰張大大的嘴巴裡。然後是麵。一口一口慢慢餵。由於麵很燙,所以當我把這一口放進她的嘴中後,差不多就要開始吹涼她的下一口了,因而我自己都沒有時間吃。第二個餛飩要送進她口中的時候,她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說:「這口你吃。」
聽到這句話,一直活在父親角色責任外殼下的三十四歲的我,被震動了。
依據過往的經驗,奕辰很喜歡吃水餃餛飩之類的東西,她這口要讓我吃,應該不是她不想吃的關係。我嘴上半自動地說出了「妳好貼心,好吃的東西也要讓我吃,謝謝妳!不過沒關係,爸爸回家再找東西吃,這口給妳吃。」的話,不過我知道這話的分量遠遠無法與我心中的震動相襯。
然後又是幾口麵,幾口湯,第三口餛飩,幾口麵,幾口湯。接著我發現原來這碗麵只有四個餛飩,最後一個餛飩吹好要送到她口中的時候,她又搖搖頭伸出小手指著我:「這口你吃。」仍舊處於震動中又再受到一次震動的我,本來想再說一次謝謝並把這口讓她吃下去,但突然間想到昨天關於感謝的一些想法:應該要讓孩子也有機會照顧大人。所以我就說:「好,那這口給爸爸吃。謝謝妳!好吃的東西也想留給爸爸吃,爸爸好高興,謝謝妳!」
然後我就吃了這口女兒給我的溫暖照顧。
感謝上天,給我們家送來的真的是一個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