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週以來奕辰老是忘記把東西帶回家,學校給的作業也遲交好多天。我從一開始的生氣轉變成今天的無力,不變的是陰沉的臉色。今天去喜鵲樓接她們回來的時候,奕辰又怯怯地告訴我她今天又忘了帶一份關於生態觀察者的學習單回來,回到家進門前,又怯怯地告訴我她其實還有另一張學習單也沒有帶回來。我沒有發脾氣,只是很無力。我進了家門把東西放好後,就想走出門抽菸。子懿這時追上來跟我說:「爸爸,如果你很無聊但是沒有抽菸的話,妳可以來跟我要一個禮物。」「就是可以戳的,裡面會有禮物。」
子懿真好!我有很高興與感動的部份,可是我心情真的不好,臉色還是沒辦法好起來。只能跟她說「謝謝妳。」抽完菸後,我問子懿什麼時候、怎麼會想到要用這種方式讓我不要抽菸,我還在想,這是不是學校老師教的?還是她在幼稚園裡面,同學之間有以這種方法在交流?她說她剛剛想到的。我抱她,跟她說謝謝。跟她說,我沒有信心我可以完全不抽菸,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盡力減少抽菸。
子懿,謝謝妳!
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2012-02-23 我不想要長大
今天一回到家,放下書包後,子懿就跟在廚房裡準備熱菜的我說:「爸爸,我不想要長大。」
我:「什麼意思?」
懿:「我想要一直是六歲。我想要一直讀通泉草。我不想要上小學。」
我:「為什麼?」
懿:「因為我怕寫作業。我怕被老師罵。我怕我上到不好的學校。」
我:「嗯。」
隔了幾秒鐘。
懿:「可是我也不想一直很幼稚。」
我:「妳覺得在幼稚園裡面的活動很幼稚嗎?」
懿:「我現在不這麼覺得,但我想我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幼稚了。」
子懿,的確。長大不是輕鬆的事情。我真不喜歡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是我把姊姊的童年搞壞了嗎?要做家事、要寫功課。
爸爸不是一個很會讚美別人的人。爸爸有一點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不好的,尤其是加上懶惰的性格。唉,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只能盡量做,但願我不會把妳們的童年搞得太糟。
我:「什麼意思?」
懿:「我想要一直是六歲。我想要一直讀通泉草。我不想要上小學。」
我:「為什麼?」
懿:「因為我怕寫作業。我怕被老師罵。我怕我上到不好的學校。」
我:「嗯。」
隔了幾秒鐘。
懿:「可是我也不想一直很幼稚。」
我:「妳覺得在幼稚園裡面的活動很幼稚嗎?」
懿:「我現在不這麼覺得,但我想我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幼稚了。」
子懿,的確。長大不是輕鬆的事情。我真不喜歡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是我把姊姊的童年搞壞了嗎?要做家事、要寫功課。
爸爸不是一個很會讚美別人的人。爸爸有一點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不好的,尤其是加上懶惰的性格。唉,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只能盡量做,但願我不會把妳們的童年搞得太糟。
Monday, February 20, 2012
2012-02-20 回應「不懂的幸福」
這是一篇來自
http://wlf43.pixnet.net/blog/post/29402152-%E4%B8%8D%E6%87%82%E7%9A%84%E5%B9%B8%E7%A6%8F
的文章。
我寫了回應給作者,作者回了我,我又再次回覆,然後她就沒回了。
教孩子,自己過生活,在我以為,從來不是這麼浪漫的宣言。
我認為,宣言大部分時候,是謊言。
句型的大量重複,聽起來更像是宣言。讓我有噁心之感。
我以為如此。
孩子,我誠摯地希望妳,不要把像是這樣的宣言拿來當做衡量自己的尺規。而是用誠實的眼睛,看著自己的生活、起心動念、慾望失望....等,全部的全部,所有組成妳的部份。
妳是人,所以妳是精采的。如果妳覺得妳不精采、沒有內涵,那完全是因為妳沒有好好看,以至於沒看見的緣故。
我這話可不是宣言。如果要說,應該比較是信仰吧!
-------------------------------------------------------------------------
不懂的幸福(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因為好友一家帶著孩子徒步推娃娃車環台一週,每次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母親總會問:「郭老師他們的大腳小腳走到哪裡了?」,我總是報告著他們一家人的最新行程,而母親總是會回答:「真是看不懂到底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去找罪受,到底為了什麼,我怎麼都看不懂?」
這是我們母女倆最近的固定對話,我總是笑笑的不回答母親的問題。
我實在很難讓母親瞭解,他們到底為什麼而走,我也很難跟母親解釋,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反而在這個走讀的過程中,幸福滿滿。
我曾經看著小寶媽媽閃亮著雙眼說著他們因為相信導航,而推著推車走進河裡涉水而過,我曾經看著他們開心的談論著推著推車在台南的鹽田內迷航,走了四個小時回到原點。
我看著他們笑談壞了幾台娃娃車,又有多少人馬上送來新的娃娃車,又有多少人幫忙修理與焊接。
我曾經跟著他們去瞭解一個又一個的環境議題跟政治議題,我曾經跟著他們一起去陌生的人家中吃飯,一起去借住陌生人的家、一起去感受陌生人滿滿的熱情,我曾經看著他們走在風雨中,我曾看過他們滿腳的傷、滿腳的運動貼布。
我看著小寶從一個害羞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開朗的孩子,我看著他從簡單的對話,變成有滿肚子的故事想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孩子,我看著他眼睛中閃亮的光芒。
我看著他們沿路的奇遇,我羨慕著他們全台灣享受到的熱情與善良。
我看著他們夫妻倆,一家人一起在風雨中攜手前進的溫暖。
這是從沒走出去的人感受不到的幸福。
從小就在小鎮長大的母親,一輩子只居住在那個美麗的城鎮,無論我再怎麼努力想盡辦法的想讓她瞭解,她卻永遠不懂得我為何會喜歡在一個又一個城市中搬來搬去?
我的母親也永遠不懂,為何我會喜歡那種像個流浪漢般的自助旅行?
她不懂在旅行中凡事被安排得好好的如此幸福,為何要自討苦吃去面對一場又一場自助旅行中無法預估的過程?
她不懂為何我要去面對那些可能刁難的海關、可能找不到房間住的窘狀、可能被騙的危險?
她不懂為何我會願意拖著行李箱一家一家地找旅館?
而我的母親不懂,自助旅行最美好的就是這些所謂的辛苦、這些所謂的不確定、這些所謂的無法規劃,在坐往巴塞隆納的火車上遇到騙子、在巴黎街頭遇到對路人亂放煙火的怪客、在布魯塞爾遇到地下匯兌而被警察盤問,這些看起來不美好的事件,卻像男人當兵一樣,當兵的時後痛苦,退伍後卻津津樂道好幾年。
我母親不懂,為何有人放著家裡翹腳看電視不享受,而寧願風吹雨打的帶著孩子出去走到渾身是傷?
我母親不懂,為何我寧可放棄被別人安排得好好、服侍到滿意的旅行團,而寧願選擇那麼辛苦的自助旅行,她不懂自助旅行的美好。
而我不認為那種被安排好的行程是一種享受、也不懂人生一成不變的幸福。
我不懂的母親所謂的幸福,而她不懂得我眼中的幸福。
當了母親之後,我才慢慢地發現,人生有很多別人看不懂的幸福。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不懂,明明單身貴族不當,卻一定要當個為孩子牽絆的母親?
很多人不懂,孩子送去幼稚園比較輕鬆,為何我們這群媽媽都不願意,寧可每天扛著大包小包一起出遊?
很多人不懂,帶孩子明明是很辛苦的一件工作,我們為何卻感動滿滿?捨不得一天請別人帶孩子?
很多人不懂,對著孩子吼罵下去就可以馬上得到效果,為何我們寧可用盡辦法、費盡心力讓孩子懂得,也不願意吼罵一句?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總是可以做到不打罵孩子,卻滿臉幸福?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不打罵威脅孩子,我們的孩子卻沒被「溺愛」寵壞?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的孩子不需要每天趕滿滿的課程,卻自信滿滿?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的狀況,討論了又討論、分析又分析、試過一個又一個的方法解決?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要忙了一整天後,還要熬到天亮寫著文章?
很多人不懂,我們到底在堅持些什麼?
很多人不懂,我們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都甘願放棄自己的事業,陪在孩子身邊?
很多人不懂,為何我們寧可讓孩子全身玩到髒兮兮,又赤著腳在路上行走?
我想,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拿掉了孩子的恐懼,我們看到孩子的能力有多驚人!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當堅持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來尊重時,身為父母的我們為了讓孩子懂,找了一個又一個的方法、互相討論了又討論、彼此監督彼此質疑,這中間的我們所獲得的成長滿足有多大?
很多人不懂,孩子在這些父母身上學了遇到問題想辦法、學到了如何商量甚至如何談判,就算他只是個三歲的孩子。
很多人不懂,我們在孩子身上學到多少,又看到多少令人驚喜的美好?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為何我們請的老師都不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可以拒絕上課,父母除了陪伴與尊重,沒有任何強迫的語言,當然他們就沒看到,我們的孩子在同一種畫具、同一個題目、同一堆器材下,所衍生出來的作品有多麼的不同?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只看到孩子不穿鞋的腳,卻不知道去看看孩子們發光的眼神。
就如同我不知道,一個孩子不敢弄髒衣服盡情地玩、對著赤腳踩草地有劇烈的恐懼、不敢躺在草地上看天空,那樣的孩子是否真的放開心快樂過ㄧ樣。
就如同我不知道,被安排著上著滿滿的課程與行程,為何是一種幸福?
我想,
我們這一生總有別人看不懂的幸福,只因為--
不是大家都走的路,風景就一定最美。
不是條件對了、性別對了、時間對了,愛情就一定幸福美滿。
不是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就一定最棒。
不是位高權重的人說話,就一定是真理。
不是經驗最多的人就一定不會看錯事情。
不是別人的建議與批評就一定是對你好。或許,我們擁有會讓別人嘲笑的夢想,
或許,我們走的路跟別人不一樣,
或許,我們表現的與眾不同,
或許,我們做得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這些或許,或許很刺眼,刺眼到別人罵出聲,
不過,或許,只是我們擁有「別人看不懂的幸福」
或許,只是因為我們擁有「別人不願意看懂,就算要看也不懂的幸福!」
謝謝,給我這些幸福的孩子跟父母們,謝謝你們!
人生,品味自己的幸福就好!
-------------------------------------------------------------------------
以下是我的第一篇回應。
您好,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看了您的文章,很想聽聽看您關於下面這個問題的想法:「吃完晚飯後,該不該要求,不喜歡洗碗的孩子,去洗碗?」有這樣要求孩子的動機,在於因為孩子也是家裡的一份子,理應對家裡有貢獻。(就是說沒有你吃完就沒事可以去玩,我吃完就得洗碗這種事)。但,我那小二的女兒跟我一樣,不喜歡做家事(也不喜歡寫功課,但很喜歡玩,和讀她自己的書)。她年幼的時候,常常吃完飯就吵著要洗碗,不過那只是因為對她而言那是好玩的事情。一旦真正是工作的時候,就變成令人討厭的事了。
想聽您對這種事情,就是人生中許多我們並不喜歡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在教養孩子上,您的看法。若有時間能得到您的分享,非常感激!
-------------------------------------------------------------------------
作者針對上面我的回應的回覆。
還是很堆疊,很工整的句型。這是寫作風格,還是做人風格?
我不喜歡洗碗,我不喜歡洗碗,我不喜歡洗碗,我不喜歡洗碗。。。。。。。
我跟你女兒一樣不喜歡洗碗,所有的家事中,我最討厭的就是洗碗。
我不喜歡洗碗,因為,明明說好家事是全家的事情,爸爸跟弟弟卻不需要洗碗。
我討厭洗碗,因為大家吃飽就把碗丟著的感覺,好像我是清潔工,感覺我很不受人尊重。
我討厭洗碗,因為大家吃飽後,全家都圍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吃水果,只有我一個人留在廚房,邊洗碗邊聽著客廳傳來我無法介入的歡樂。
我討厭那種被遺棄的感覺。
我討厭洗碗,我討厭一個人被遺留在廚房的感覺
這位爸爸,謝謝你讓我想起了過去的經驗,我也很想知道,您的孩子是不是跟我一樣有著這種討厭洗碗的理由。
就如同您說的,人生中總有討厭的事情,卻不得不去做。
人生中總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必須要耐著性子做。
可是,孩子以後都必須要面對這些,這是無可避免的,於是,我們該想的是,如何教孩子在不可不做的事情中找到樂趣。
如何在討厭的思維中轉個念頭。
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中,找到一點點一點點可以快樂的理由。
不是嗎?
除了忍耐之外,找個方法,去開開心心地面對。
不是也是很棒的一個方法嗎?
我想我下次可以用洗碗的主題,分享我如何跟孩子處理這件事情,只是,我想先知道,你的孩子不喜歡洗碗的原因是什麼,不喜歡學校功課的想法是什麼,知道孩子的想法,比我們認為的想法,更重要不是嗎?
你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父親呀!
-------------------------------------------------------------------------
然後是我的回覆:
Hello Antonia,
抱歉這麼晚回覆。我想,我女兒不喜歡洗碗和寫功課的原因,因該就是,這兩件事情,無趣吧!至少她是這麼說的:「我喜歡玩」。
是啊,我很了解,因為我也是這樣啊!她100%誠實、不扭曲、不修飾地,說出了她內心(以及我內心)的對洗碗或寫功課這種事情的感覺。
高中時,有一次有位老師上課時跟我們閒聊,說她最喜歡的家事就是洗碗。因為看著髒兮兮的碗盤在自己的手中變的白白亮亮,她很有成就感。
嗯,我只能說,是啊,我也知道那種看著自己的手,把碗盤變乾淨成就感。不過,我還是覺得玩樂有趣多了。我的心裡知道,如果在洗碗的時候告訴自己說,「你看,我洗的多好!多白多亮多有成就感啊!」對我來說,這種告訴,只證明了我在試圖麻醉自己而已。這不是真實地活著。所以我不喜歡這樣對自己,也因此選擇不這樣對女兒。
目前,在我們家,要分擔做家事這種事情,雖然爸爸臉上不需要兇兇的帶著威嚇以利執行,但是,不論是我還是女兒,心裡都清楚,這種討厭卻不得不做的事情,除了理性上理解它的必要性外,背後還是帶著強迫的。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2
2012-02-15 證明「奇數 + 奇數 = 偶數」
前天我幫奕辰吹頭髮的時候,我已經忘了如何開始的,但奕辰說到了:「奇數 + 偶數 = 奇數」之類的話。我就問她說,如何證明「奇數 + 奇數 = 偶數」?
「譬如 7 + 7 = 14。」
「可是妳這個只是一個例子。妳沒有證明這天底下所有奇數中的隨便一個,加上另外隨便一個奇數後,會得到偶數。」
奕辰有點被難住了。我就說:「妳不可能列舉這天下所的可能來證明這個問題。妳得想想看奇數有什麼特性?偶數有什麼特性?然後為什麼兩個有這種特性的數加在一起後,會變成有那種特性的數。」
奕辰還是有點不知如何著手。我就說:「奇數的特性是什麼?」
她想了幾秒鐘,我鼓勵她用嘴巴表達出來。她說了:「奇數就是,兩個一組兩個一組分的話,會有一個落單。」
說得真是太好了!她這個說法,完全是兄弟自創。我從來沒有給她這樣定義過奇數。我當場興奮地說:「太棒了!非常好!那偶數的特性呢?」
「偶數的特性就是兩個兩個一組的話,不會有人落單。」
她說得真是好。我繼續興奮地說:「那為什麼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會落單的那種數,加上另一個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會落單的那種數,會變成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沒有落單的那種數呢?」這麼繞口的話,因為是奕辰自己的描述,所以她沒有理解上的困難。
她想了幾秒鐘之後,就說:「因為相加在一起後,把那兩個落單的湊在一起,這樣它們也會變成一組,就沒有人落單了啊!」
我說:「妳真的很棒啊!這是國中生的證明題啊!妳已經把這題證明的想法完全說對了!」
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譬如 7 + 7 = 14。」
「可是妳這個只是一個例子。妳沒有證明這天底下所有奇數中的隨便一個,加上另外隨便一個奇數後,會得到偶數。」
奕辰有點被難住了。我就說:「妳不可能列舉這天下所的可能來證明這個問題。妳得想想看奇數有什麼特性?偶數有什麼特性?然後為什麼兩個有這種特性的數加在一起後,會變成有那種特性的數。」
奕辰還是有點不知如何著手。我就說:「奇數的特性是什麼?」
她想了幾秒鐘,我鼓勵她用嘴巴表達出來。她說了:「奇數就是,兩個一組兩個一組分的話,會有一個落單。」
說得真是太好了!她這個說法,完全是兄弟自創。我從來沒有給她這樣定義過奇數。我當場興奮地說:「太棒了!非常好!那偶數的特性呢?」
「偶數的特性就是兩個兩個一組的話,不會有人落單。」
她說得真是好。我繼續興奮地說:「那為什麼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會落單的那種數,加上另一個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會落單的那種數,會變成兩個兩個分組然後沒有落單的那種數呢?」這麼繞口的話,因為是奕辰自己的描述,所以她沒有理解上的困難。
她想了幾秒鐘之後,就說:「因為相加在一起後,把那兩個落單的湊在一起,這樣它們也會變成一組,就沒有人落單了啊!」
我說:「妳真的很棒啊!這是國中生的證明題啊!妳已經把這題證明的想法完全說對了!」
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2012-02-15 給幸蓉的信
幸蓉:
關於上次妳說子懿最近又變得脆弱的部份,那天晚上、隔天早上和晚上,我和子懿都有稍微聊了一下。她說,做燈籠的那時候,是因為她不喜歡妳開玩笑說她抬起頭來是在等鳥大便。去戶外丟球的那次,她說是因為還沒玩夠就要停了,雖然有聽到妳的笛子聲,但沒玩夠不甘心。
我說:「可是妳上學期的時候,不會因為這種小事情就哭或難過啊?」
她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也很希望我的身體能像以前一樣啊,不會因為別人說我一下我就會想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就是比較容易想哭。」
她這樣說完,我只說:「喔,妳也希望跟以前一樣,可是現在就不是這樣。」然後我就沒說話了。
我幾乎只是重複她的話,讓她知道我理解她。接下來我沒說任何話,讓她知道我接納她:她可以對於她的「身體」無能為力。
過了幾天,我有一次幫她洗澡的時候,又問了她一次:「最近這幾天,有沒有又像前幾天那樣,小小的事情也會讓妳想哭?」
她元氣飽滿地宣稱:「沒有了!」
希望她這樣偶而的脆弱,沒有給妳造成太多的困擾。如果又有的話,我想,如果妳可以的話,我們可不可以試著就允許她自己在一旁脆弱。若是妳能理解她的話,而且願意把妳看到的如實描述給她聽,讓她知道妳有看見她,我認為,會對她很有幫助。(我是這樣相信的:妳的了解與接納,會引發出她體內的「生命本身要成長要擴張的那股力量」,那力量會修復東西,然後繼續成長擴張下去。)
謝謝!謝謝妳照顧子懿,也謝謝妳花時間聽我聒噪...
子懿爸
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2012-02-13 謝謝你教我數學
昨天晚上,我教子懿數學:「用湊成10的方法,計算 6 + 7 等於多少?」
我在教的是:6 + 7 = 6 + 4 + 3 = 10 + 3 = 13
之前已經出過相當多的兩個個位數的加法給子懿練習過了,而題目也就像上面那題般地,早就超過了需要進位的程度。甚至也出過像是 32 + 15 這種兩位數但不需要進位的題目,子懿都會算了。(其實有一次也出過像是 36 + 15 這種需要進位的,她想了一陣子之後,也能正確地算出來。)
就上面那種題目來說,她會的計算方式包括:
(1) 扳手指。
(2) 「我已經知道6 + 6 = 12了,所以我就知道 6 + 7 = 13。」
(3) 6 要湊成 10,需要 7 來支援 4。所以我們就可以把 7 裡面的 4 送給 6,這樣 6 就變成 10,7 就變成 3。所以答案就是 13。
以上三種方法,除了第一種需要手指幫忙之外,以其他兩種方法來計算的時候,子懿都是在腦袋中操作的。若是用第二種方法,她會跳過計算過程,直接說出 13 這個答案。若是用第三種方法,她就會用嘴巴把腦袋中的操作流程說出來,最後得到 13 這個答案。我昨天給她的作業,就是希望她能夠在紙上把第三種算法的流程,用筆清楚地、以比較嚴謹的數學表達方式表達出來。若真的能成功,我相信這代表她可以對這整件事情有更為深刻、毫不含糊的了解。
但是,當她了解到我希望她能夠寫出上面那樣的式子時,她說:「可是我比較習慣以前的作法。」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會寫這種東西(式子)。」但是,我還是不放棄,我就又把那第三種算法說了很多遍,說了「好好的 7 為什麼要寫成 4 + 3」之類的。可是子懿還是不懂。
我不肯輕易放棄的原因,是因為,這種算法是她本來就會的啊!現在只是不要用嘴巴說,改成用筆寫出來而已啊!
但隨著我跟她一點一點地走,我「慢慢突然」從她嘴裡聽到,那條式子在子懿看來,是很抽象、很奇怪的「東西」。
她說,這個東西跟以前長得不一樣,怎麼會那麼長呢?然後,怎麼會有那麼多個等號和加號呢?
我想,在這兩個疑惑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之下,她已經沒有太多餘力能做她之前可以做的動作:辨認出 6 需要 4 才能湊成10,然後因此需要把 7 拆成 4 和 3 兩個部份。
符號一大堆,嚴重超出她的經驗範圍。這種連續性的等式,我想應該連奕辰都很不習慣。除此之外,等號左邊的某一項,要寫成等號右邊的某兩項的和,同時維持原來的另外一項在等號左右(也就是運算前後)不變。這應該對剛看過等號與算式沒幾個月的子懿說來,更加跳級。
但是,子懿還是非常棒。因為她從頭到尾都還是很認真地聽我解釋,有問題的時候也會問,像是:「我還是不太懂這邊...」雖然她問得不清楚,不過看得出來有努力地想把她的疑問問出來,而且還是能隱約地表達她不懂的地方。
我跟她上了大約20到30分鐘的課吧。雖然她終究還是只能用說的,沒辦法把算式寫出,但我想今天這樣的腦力練習(聽著不容易聽懂的東西,還試著去理解它,真的是很夠份量的腦力練習啊!)應該很夠了,所以我就跟她說:「妹妹,我想妳今天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下次再來想好了。」
然後,她「耶!」的一聲很高興地從沙發上起來。她的高興,傳達給我的是她覺得「終於解脫了」的心情。這意味著也許我還是過多地拉著她學習超出她能力範圍外的材料。就在我仍處於混合著失落與自責心情的此時,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她在我臉頰上親親地親了一下,然後小小聲地說:「謝謝你教我數學!」
子懿,我當時沒有看出來妳跟我做著這個腦力練習,是多麼地棒:願意挑戰、願意嘗試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妳真的很棒!
而且妳好像還真的蠻好學的呢!居然會謝謝我教妳數學!妳這個謝謝,也讓我的擔憂稍稍地寬了一些。
我在教的是:6 + 7 = 6 + 4 + 3 = 10 + 3 = 13
之前已經出過相當多的兩個個位數的加法給子懿練習過了,而題目也就像上面那題般地,早就超過了需要進位的程度。甚至也出過像是 32 + 15 這種兩位數但不需要進位的題目,子懿都會算了。(其實有一次也出過像是 36 + 15 這種需要進位的,她想了一陣子之後,也能正確地算出來。)
就上面那種題目來說,她會的計算方式包括:
(1) 扳手指。
(2) 「我已經知道6 + 6 = 12了,所以我就知道 6 + 7 = 13。」
(3) 6 要湊成 10,需要 7 來支援 4。所以我們就可以把 7 裡面的 4 送給 6,這樣 6 就變成 10,7 就變成 3。所以答案就是 13。
以上三種方法,除了第一種需要手指幫忙之外,以其他兩種方法來計算的時候,子懿都是在腦袋中操作的。若是用第二種方法,她會跳過計算過程,直接說出 13 這個答案。若是用第三種方法,她就會用嘴巴把腦袋中的操作流程說出來,最後得到 13 這個答案。我昨天給她的作業,就是希望她能夠在紙上把第三種算法的流程,用筆清楚地、以比較嚴謹的數學表達方式表達出來。若真的能成功,我相信這代表她可以對這整件事情有更為深刻、毫不含糊的了解。
但是,當她了解到我希望她能夠寫出上面那樣的式子時,她說:「可是我比較習慣以前的作法。」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會寫這種東西(式子)。」但是,我還是不放棄,我就又把那第三種算法說了很多遍,說了「好好的 7 為什麼要寫成 4 + 3」之類的。可是子懿還是不懂。
我不肯輕易放棄的原因,是因為,這種算法是她本來就會的啊!現在只是不要用嘴巴說,改成用筆寫出來而已啊!
但隨著我跟她一點一點地走,我「慢慢突然」從她嘴裡聽到,那條式子在子懿看來,是很抽象、很奇怪的「東西」。
她說,這個東西跟以前長得不一樣,怎麼會那麼長呢?然後,怎麼會有那麼多個等號和加號呢?
我想,在這兩個疑惑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之下,她已經沒有太多餘力能做她之前可以做的動作:辨認出 6 需要 4 才能湊成10,然後因此需要把 7 拆成 4 和 3 兩個部份。
符號一大堆,嚴重超出她的經驗範圍。這種連續性的等式,我想應該連奕辰都很不習慣。除此之外,等號左邊的某一項,要寫成等號右邊的某兩項的和,同時維持原來的另外一項在等號左右(也就是運算前後)不變。這應該對剛看過等號與算式沒幾個月的子懿說來,更加跳級。
但是,子懿還是非常棒。因為她從頭到尾都還是很認真地聽我解釋,有問題的時候也會問,像是:「我還是不太懂這邊...」雖然她問得不清楚,不過看得出來有努力地想把她的疑問問出來,而且還是能隱約地表達她不懂的地方。
我跟她上了大約20到30分鐘的課吧。雖然她終究還是只能用說的,沒辦法把算式寫出,但我想今天這樣的腦力練習(聽著不容易聽懂的東西,還試著去理解它,真的是很夠份量的腦力練習啊!)應該很夠了,所以我就跟她說:「妹妹,我想妳今天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下次再來想好了。」
然後,她「耶!」的一聲很高興地從沙發上起來。她的高興,傳達給我的是她覺得「終於解脫了」的心情。這意味著也許我還是過多地拉著她學習超出她能力範圍外的材料。就在我仍處於混合著失落與自責心情的此時,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她在我臉頰上親親地親了一下,然後小小聲地說:「謝謝你教我數學!」
子懿,我當時沒有看出來妳跟我做著這個腦力練習,是多麼地棒:願意挑戰、願意嘗試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妳真的很棒!
而且妳好像還真的蠻好學的呢!居然會謝謝我教妳數學!妳這個謝謝,也讓我的擔憂稍稍地寬了一些。
Monday, February 13, 2012
2012-02-12 我希望能讀台大
昨天週日天氣晴,下午全家散步到湖興土雞城。路上子懿跟我說:「我上小學後,功課如果好好寫,就能讀台大,對不對?」
我說:「台大要能考進去才能讀,其實不是很容易考的。需要理解很多、背很多,不是那麼容易的。妳為什麼想要讀台大呢?」
子懿說:「因為我想要知道很多事情。」
子懿,六歲的妳現在距離台大還很遠,無法理解甚至想像入學考試的困難,以及為了要能與人在課業上的競爭要付出多少代價。跟妳談論關於上台大的種種,現在這個時候,顯然是不適當的。
我知道,妳想要讀台大,是想跟我一樣,「想要知道很多的事情」可以說是給我相當高的讚美。這很讓我感覺窩心。對此,我覺得我真是很幸運,有妳當我的女兒。
現在在妳六歲的腦袋中,我這個做爸爸的,應該真的是很全能,知道很多的事情。但是,這真的不是真相。我想我應該要在這裡多注意一點才對,讓妳隨著時間過去,漸漸地知道我其實在很多地方是軟弱無能與無知的,一個跟妳一樣的普通人。
希望我能在你長大的過程中,幫上妳一些忙。
Friday, February 10, 2012
2012-02-10 畢業典禮我不怕
大概一兩個月前吧,也是在洗澡的時候。
子懿說:「爸爸,我已經準備好可以上小學了。」
我說:「為什麼妳這樣說?」
她說:「我心理上已經準備好,讀小學要寫功課,要坐很久的時間來上課了。」
我說:「可是寫功課不是一件那麼好玩的事情喔!如果你在寫功課的時候,有人在旁邊玩,甚至邀請妳去玩,那怎麼辦?」
她說:「那我就會跟她說,我現在不能去玩,我要寫功課。」
這麼有自信的宣稱!初生之犢不畏虎啊!雖然我知道她鐵定會失敗的,但我真的很欣賞她蓬勃的朝氣啊!真是年輕的生命!(加油啊子懿,不管妳現在看到這東西的時候是多老了。)
我真高興她有自我覺察,以及能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把她覺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的能力。
後來說著說著,說到了幼稚園的畢業典禮。子懿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擔心在畢業典禮上,畢業生要有個人表演的部份。小班的時候,看到姊姊在她的畢業典禮時,一個人上台表演彈琴。我想大約從那個時候開始,子懿就漸漸地擔憂在自己的畢業典禮上,她要表演什麼這檔子事。每隔個一陣子,就會跟我說她淡淡的小擔憂。擔憂的部份,我現在回想,應該是包括不知道要表演什麼,以及因單獨表演而引致的怯場的害羞害怕的感覺。
但到了她中班要升大班的那一屆畢業典禮,突然聽到即將畢業生的個人表演被取消了的消息。取消的原因是因為人數太多,時間不夠的原因。當然,若是有表演慾望的畢業生,還是可以被安排上台去表演。當子懿聽到個人表演被取消,但還不知道若是希望上台者,還是有上台的機會的消息,居然很失望。好像她很想能有這樣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機會似的。
事實上,在那次畢業典禮中,中班的孩子們一起上台表演了一個唱歌跳舞的節目。子懿這次的表現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往年子懿在台上,雖然是跟著一大堆同學一起,但常常會害羞地無法表演,而發生「表演完全還沒開始,或只開始一點點時間,就停止了,然後就緊緊跟隨著正在表演中,在舞臺上移動來移動去的老師的身後」的情況。但是在這一次的畢業典禮中,子懿卻是表現得落落大方。跳起舞來動作都很大,據她自己說,唱歌也很大聲,一點也沒有害臊的樣子。這是她有意識的表現,而不是當日風和日麗或是神明保佑等其他不明因素所致。因為她事後有跟我們說:「我很棒對不對!因為我有努力跳喔,我都沒有害臊喔!」
子懿對於畢業的擔心,也導源於通泉草對於即將畢業孩子要通過「畢業挑戰」的期待。畢業挑戰有多個項目,包括要能會算錢、洗澡、穿衣、如廁等等。子懿上一屆的畢業挑戰項目,如文後所附。中班的子懿看著比她大的哥哥姊姊們所通過的這些挑戰,常常很擔心自己沒能力通過。她這樣的擔心,也常常利用我幫她洗澡的時候,說給我聽。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這樣的擔心似乎漸漸地變少了。尤其大約兩個月前,子懿學會了兩位數的加法的時候,更是滿滿的信心取代了之前的擔心!她漸漸地覺得,自己可以通過畢業挑戰。對於還不太熟悉的項目,感覺上也不是害怕或擔憂,而是一種比較能「正視」的感覺,她會說:「我還剩下XX還不太熟。」通常我在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都會說:「妳就多練習一下就可以了。」她也很習慣我說這種話,畢竟我對她們姐妹常說這話。感覺上,她對於不太熟悉的項目的態度,已經變成是很務實地認為只要能多練習,就一定可以成功,而沒有太多的害怕與擔心。上學期結尾,幸蓉給大班的孩子一些挑戰的項目,子懿挑戰的情況相當不錯。
回到洗澡的那個晚上,後來我們說到了畢業典禮。大約就在那一陣子,子懿學會了「一隻手指轉呀轉呀轉」(風潮出的「幸福的孩子愛唱歌」專輯中的「手指運動」)那首歌的鋼琴演奏。在學校裡也因此儼然成為木琴高手。在慶生會或是通泉草劇場中,常常擔任木琴手的工作。在老師或同學的心目中,她應該被認為擁有一項不錯的才藝了。那一陣子,因為這樣的關係,她也練了大約十首左右的單指鋼琴演奏。她那時候決定,在畢業典禮上,就準備彈鋼琴來做為她的個人表演。所以那天晚上洗澡的時候她就說:「畢業典禮很簡單,拿禮物我最喜歡。」
看起來好像長大了。她這樣覺得,我也這樣覺得。
------------------------------------------------
2012-02-14 後記:
今天晚上洗澡的時候,妳跟爸爸說:「我希望一直讀大班。」
我:「為什麼?」
妳笑著說:「因為這樣我就可以一直做燈籠,而且沒有功課。」
我:「可是我記得妳以前跟我說過,妳已經準備好可以上小學了?妳說妳已經準備好可以坐在教室裡上課,回家也可以寫功課了?」
妳:「是啊!我是準備好了啊!但我並不想要上小學。」
我:「這樣聽來有些矛盾?」
妳:「什麼叫矛盾?」
我:「就是說兩種情況相反的意思。我知道了,妳的意思是說,上小學這件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而妳對於這件一定要做的事情,已經接受了,也做了準備,要去面對了。但是心裡其實是並不喜歡去讀小學的,對嗎?」
妳:「對。」
妹妹啊,妳的自我覺察功力相當不錯喔!面對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所持的態度也很積極正面。到時候我會多幫幫妳的!
------------------------------------------------
附:幸蓉準備的畢業挑戰項目(子懿上一屆的):
1.背家裡電話、爸爸手機、媽媽手機。
2.八點半到校:六月中實施。
3.練習使用聯絡簿。
4.練習寫作業:注音符號、數字、寫自己名字。
5.注音符號:唸、認、寫、留意筆順。
6.自我介紹。
7.寫自己的名字。
8.唱數1~100。(偶而會錯,進位不會錯)
9.10以內的合成分解:撿紅點。
10.奇偶數。
11.整體與部分、分數與倍數:分數積木。
12.序數。
13.寫1~30。
14.10以內的數與量、加減實物計算、心算:方塊123。
15.十元、五元、一元的換算。
16.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東南西北。
17.花園新城地圖。
18.參與規則性的遊戲:象棋(比大小或釣魚或半盤)
19.參與規則性的遊戲:撲克牌—排七、十點半。
20.參與規則性的遊戲:立體四子棋。
21.拼圖。
22.依平面幾何圖樣搭出立體造型:方塊123。
23.照圖在方格中繪出相同圖形。
24.分辨、繪與說出形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
25.時鐘,需會以15分鐘為單位的報讀。
26.能指出今天的日期及星期幾、昨天和明天的日期與星期幾、分辨星期及月份、一星期有七天、一年有十二個月。
27.剪圓形。
28.撕對半。
29.看圖自己摺紙:鋼琴、盒子。
30.使用膠帶台,換膠帶。
31.使用美工刀裁紙。
32.幫助他人。
33.發現優點。
34.打蝴蝶結。
35.整齊清潔。
36.打招呼。
37.小學實習生。
38.球:拋球、傳球、接球、拍球。
39.雙腳交互跳繩。
子懿說:「爸爸,我已經準備好可以上小學了。」
我說:「為什麼妳這樣說?」
她說:「我心理上已經準備好,讀小學要寫功課,要坐很久的時間來上課了。」
我說:「可是寫功課不是一件那麼好玩的事情喔!如果你在寫功課的時候,有人在旁邊玩,甚至邀請妳去玩,那怎麼辦?」
她說:「那我就會跟她說,我現在不能去玩,我要寫功課。」
這麼有自信的宣稱!初生之犢不畏虎啊!雖然我知道她鐵定會失敗的,但我真的很欣賞她蓬勃的朝氣啊!真是年輕的生命!(加油啊子懿,不管妳現在看到這東西的時候是多老了。)
我真高興她有自我覺察,以及能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把她覺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的能力。
後來說著說著,說到了幼稚園的畢業典禮。子懿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擔心在畢業典禮上,畢業生要有個人表演的部份。小班的時候,看到姊姊在她的畢業典禮時,一個人上台表演彈琴。我想大約從那個時候開始,子懿就漸漸地擔憂在自己的畢業典禮上,她要表演什麼這檔子事。每隔個一陣子,就會跟我說她淡淡的小擔憂。擔憂的部份,我現在回想,應該是包括不知道要表演什麼,以及因單獨表演而引致的怯場的害羞害怕的感覺。
但到了她中班要升大班的那一屆畢業典禮,突然聽到即將畢業生的個人表演被取消了的消息。取消的原因是因為人數太多,時間不夠的原因。當然,若是有表演慾望的畢業生,還是可以被安排上台去表演。當子懿聽到個人表演被取消,但還不知道若是希望上台者,還是有上台的機會的消息,居然很失望。好像她很想能有這樣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機會似的。
事實上,在那次畢業典禮中,中班的孩子們一起上台表演了一個唱歌跳舞的節目。子懿這次的表現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往年子懿在台上,雖然是跟著一大堆同學一起,但常常會害羞地無法表演,而發生「表演完全還沒開始,或只開始一點點時間,就停止了,然後就緊緊跟隨著正在表演中,在舞臺上移動來移動去的老師的身後」的情況。但是在這一次的畢業典禮中,子懿卻是表現得落落大方。跳起舞來動作都很大,據她自己說,唱歌也很大聲,一點也沒有害臊的樣子。這是她有意識的表現,而不是當日風和日麗或是神明保佑等其他不明因素所致。因為她事後有跟我們說:「我很棒對不對!因為我有努力跳喔,我都沒有害臊喔!」
子懿對於畢業的擔心,也導源於通泉草對於即將畢業孩子要通過「畢業挑戰」的期待。畢業挑戰有多個項目,包括要能會算錢、洗澡、穿衣、如廁等等。子懿上一屆的畢業挑戰項目,如文後所附。中班的子懿看著比她大的哥哥姊姊們所通過的這些挑戰,常常很擔心自己沒能力通過。她這樣的擔心,也常常利用我幫她洗澡的時候,說給我聽。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這樣的擔心似乎漸漸地變少了。尤其大約兩個月前,子懿學會了兩位數的加法的時候,更是滿滿的信心取代了之前的擔心!她漸漸地覺得,自己可以通過畢業挑戰。對於還不太熟悉的項目,感覺上也不是害怕或擔憂,而是一種比較能「正視」的感覺,她會說:「我還剩下XX還不太熟。」通常我在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都會說:「妳就多練習一下就可以了。」她也很習慣我說這種話,畢竟我對她們姐妹常說這話。感覺上,她對於不太熟悉的項目的態度,已經變成是很務實地認為只要能多練習,就一定可以成功,而沒有太多的害怕與擔心。上學期結尾,幸蓉給大班的孩子一些挑戰的項目,子懿挑戰的情況相當不錯。
![]() |
| 王子懿的大班上學期挑戰 |
回到洗澡的那個晚上,後來我們說到了畢業典禮。大約就在那一陣子,子懿學會了「一隻手指轉呀轉呀轉」(風潮出的「幸福的孩子愛唱歌」專輯中的「手指運動」)那首歌的鋼琴演奏。在學校裡也因此儼然成為木琴高手。在慶生會或是通泉草劇場中,常常擔任木琴手的工作。在老師或同學的心目中,她應該被認為擁有一項不錯的才藝了。那一陣子,因為這樣的關係,她也練了大約十首左右的單指鋼琴演奏。她那時候決定,在畢業典禮上,就準備彈鋼琴來做為她的個人表演。所以那天晚上洗澡的時候她就說:「畢業典禮很簡單,拿禮物我最喜歡。」
看起來好像長大了。她這樣覺得,我也這樣覺得。
------------------------------------------------
2012-02-14 後記:
今天晚上洗澡的時候,妳跟爸爸說:「我希望一直讀大班。」
我:「為什麼?」
妳笑著說:「因為這樣我就可以一直做燈籠,而且沒有功課。」
我:「可是我記得妳以前跟我說過,妳已經準備好可以上小學了?妳說妳已經準備好可以坐在教室裡上課,回家也可以寫功課了?」
妳:「是啊!我是準備好了啊!但我並不想要上小學。」
我:「這樣聽來有些矛盾?」
妳:「什麼叫矛盾?」
我:「就是說兩種情況相反的意思。我知道了,妳的意思是說,上小學這件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而妳對於這件一定要做的事情,已經接受了,也做了準備,要去面對了。但是心裡其實是並不喜歡去讀小學的,對嗎?」
妳:「對。」
妹妹啊,妳的自我覺察功力相當不錯喔!面對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所持的態度也很積極正面。到時候我會多幫幫妳的!
------------------------------------------------
附:幸蓉準備的畢業挑戰項目(子懿上一屆的):
1.背家裡電話、爸爸手機、媽媽手機。
2.八點半到校:六月中實施。
3.練習使用聯絡簿。
4.練習寫作業:注音符號、數字、寫自己名字。
5.注音符號:唸、認、寫、留意筆順。
6.自我介紹。
7.寫自己的名字。
8.唱數1~100。(偶而會錯,進位不會錯)
9.10以內的合成分解:撿紅點。
10.奇偶數。
11.整體與部分、分數與倍數:分數積木。
12.序數。
13.寫1~30。
14.10以內的數與量、加減實物計算、心算:方塊123。
15.十元、五元、一元的換算。
16.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東南西北。
17.花園新城地圖。
18.參與規則性的遊戲:象棋(比大小或釣魚或半盤)
19.參與規則性的遊戲:撲克牌—排七、十點半。
20.參與規則性的遊戲:立體四子棋。
21.拼圖。
22.依平面幾何圖樣搭出立體造型:方塊123。
23.照圖在方格中繪出相同圖形。
24.分辨、繪與說出形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
25.時鐘,需會以15分鐘為單位的報讀。
26.能指出今天的日期及星期幾、昨天和明天的日期與星期幾、分辨星期及月份、一星期有七天、一年有十二個月。
27.剪圓形。
28.撕對半。
29.看圖自己摺紙:鋼琴、盒子。
30.使用膠帶台,換膠帶。
31.使用美工刀裁紙。
32.幫助他人。
33.發現優點。
34.打蝴蝶結。
35.整齊清潔。
36.打招呼。
37.小學實習生。
38.球:拋球、傳球、接球、拍球。
39.雙腳交互跳繩。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
